中国最“壕”商场,输给一个网红厕所
更新于:2025-04-16 11:31:55

SKP要被卖了?

听到这一消息,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诧异。

毕竟,SKP是谁?它可是鼎鼎大名的全球店王,尤其是北京SKP,十多年来一直稳坐全国销冠之位。2023年,其销售额更是高达265亿,一己之力成为所有同行都难企望的商超天花板。

想不到有一天它竟会跟“卖身”扯上关系。

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极有可能将旗下的奢侈品商场SKP,以40亿-50亿美元的估值,出售给博裕资本。

尽管到目前为止,买卖双方都没做出正面回应,但SKP的烦心事还不止一件。

有数据显示,在连续多年蝉联全国单体商场业绩第一之后,北京SKP也出现了业绩下滑,甚至还让小弟反超。2024年,南京德基广场以245亿元的销售额成功超越北京SKP,拿下了“全球店王”称号。

或许德基也想不到,自己竟然在无意中超过了曾经遥不可及的对手。

与其说德基更强了,不如说还是SKP自己变弱了。毕竟德基只是比去年增长了6亿,然而SKP却遇到了有史以来的大滑铁卢,去年销售额不增反降,同比下降45亿只有220亿,直接拱手让出全球第一的宝座。

无论卖不卖身,这位商超之王,都毫无疑问正在迎来自己人生的转折时刻。

01

同行嫉妒的“头号销冠”

一天进账10亿

人们之所以很难将“卖身”与SKP联想起来,也是因为它过往的业绩实在太遥遥领先了,算是当之无愧的“尖子生”。

作为北京甚至是全国最出名的高端商场,北京SKP自2011年起连续13年蝉联中国单体商场销售额冠军,2023年达到265亿的历史峰值,几乎是所有同行学习的存在。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SKP与其他商场一样也是小透明,北京店刚开业时还是在城中村,因为位置偏僻人流惨淡,顾客甚至连名字都记不住。

能从小透明成为全国“最强销冠”,可以说SKP算是实践了顶尖销售的最强法则。

法则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最初拼知名度、拼光环,SKP都很难干过国外商场,怎么在短期弯道超车?在商业地产咨询公司睿意德的建议下,SKP也逐渐有了顶级销冠的重要意识:

要做就做北京最具国际感的商场、CBD最大型的高端购物场所,即人无我有。

于是,在那个奢侈品还很少见的年代,SKP决定拿下全球的奢侈品限量首发,直接干出第一个神话——奢侈品不是当白菜价卖,但可以按白菜量“批发”。

现实证明,做到资源极致、引入超1000个国际品牌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让SKP狠狠打响一个价值锚:一提奢侈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SKP。

拿下奢侈品大牌并不罕见,重要的是下一步:所有的大牌尖货必须第一时间首发,也就是人有我优。

SKP柜姐曾有一句话流传至今,“全世界的奢侈品,如果在SKP买不到,那全国哪里都买不到。”

在这背后,是40%的奢侈大牌首发进入中国市场,这也是SKP一炮而红的基本盘。短短十几年,SKP就从城乡结合部变成了大牌朝圣地。无数人甚至特意仰慕而来,北漂男女们买不起也要来参观打卡。

法则二:“玩活”会员制,造节堪比春运现场

光有看家本事还不够,让人们持续掏出钱包才是关键。

SKP的第二招,是把顾客变成回头客。其实对于高端商场而言,刺激顾客消费的会员制并不新鲜,但SKP牛就牛在,算是真正意义上靠制度把会员“做活”的玩家。

一般的商场积分顶多是给点羊毛,但SKP积分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300万积分可以兑换I Do钻戒,250万积分可以兑换卡地亚蓝气球手表,100万积分可以换MOYNAT的托特包......

靠着这个打法,巅峰时期SKP一天的营收就高达10个亿,等于一般商场一年的业绩。有数据显示,200万高净值会员贡献60%销售额,顶级客户年消费超千万。

到后面SKP也是同样的逻辑,还在北京、西安、成都和武汉开出门店,开一家火一家。在武汉开店,从7月13日试营业起,每天都有10万左右的顾客“到店一游”堪比春运。来自全国各地的富婆们买奢侈品如抢白菜,短短1天内就把店里所有现货买空。

彼时纸醉金迷的SKP,绝对想不到自己也有被赶超的一天。

02

被网红店抢风头,打折难吸引贵妇

当销冠的必备素质之三,就是要情绪稳定。哪怕是奢侈品行业的消费热情慢慢“降温”。连大牌自己都卖不动了。2024年,LV、Dior等品牌的母公司LVMH,收入同比下跌2%至847亿欧元,Gucci、Saint Laurent等品牌的母公司开云集团,营收同比下降12%至171.94亿欧元。

客户的态度不稳定,但一个顶尖销售的情绪必须稳定。SKP似乎也是如此,不会因客户的冷淡而沮丧,也不会被热情牵着鼻子走。然而SKP不会想到,正是因为自己的淡定甚至佛系,反而错失机会。

一方面,SKP这些年还是走“百货”的传统思路,就是各种品牌的大杂烩,玩法上没有太多的改变。

这是很多高端商场的通病:场景被人诟病体验单一只有购物、经营模式固化,甚至连各种设施风格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在网上,不少人甚至吐槽“无聊”、“去过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不购物甚至没有去的理由”。

有类似困扰的不仅是SKP。2024年全年商场收入减少了3%,高端商场的收入更是下滑4%。其中,有“坪效王”之称的上海恒隆广场,销售额同比下滑22%至133.38亿元,较2023年的171亿元减少37.62亿元。

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南京德基却靠着大胆整活逆袭。更扎心的是用的还是SKP曾经的路子:人无我有。2022年时,它就引入了Burberry全球首家美妆精品概念店、GRAFF全球新概念店、Prada香水亚洲首店、CARITA亚洲首家精品店等多家全球首店、亚洲首店和全国首店,而2024年,它光是新开首店就多达54家。

不光是带着大牌整活,连厕所都要搞成“新奇特”。它先后共耗资数千万元打造了 “米开朗琪罗艺术风” “森系花园风” “蓝调奢华宫殿风”和“赛博朋克夜店风”的卫生间。单厕所日均打卡超5000人次,带动周边店铺销售额提升20%。

SKP想不到,自己竟有一天在整活上会输给一个网红厕所。另一方面,SKP还遭遇不少小弟“四两拨千斤”的偷家。这些年在反向消费潮下,很大一部分奢侈品用户开始转向阵地。比如红布林等二手奢侈品平台的爆发,靠着直播、社交电商等狂飙,这几年的交易量增长达40%;百联股份旗下多个奥特莱斯客流、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切中的就是一部分中产“买奢侈品也看性价比”的心理。

麦肯锡调研显示,年收入50-100万的中产阶层削减了23%的奢侈品预算,转向二手平台实现“轻奢自由”。更大的冲击还有免税渠道。2023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到了437.6亿元,同比增长25.4%,购物人数约达到了675.6万人次,增长了59.9%。曾有代购表示,同样一款卡地亚手镯,SKP卖15万,海南免税店12万。价格差距摆在那,自然会有人用脚投票。

如果说曾经,SKP极具竞争力的店庆折扣活动、核心客户等超级壁垒,让其他商场短期难以复制。那么现在,创新体验以及价格敏感度的缺位,也是SKP难以短期提升的短板。

说到底,SKP的急刹车与德基的崛起,本质是两种商业逻辑的碰撞:前者代表工业化时代的效率至上,后者体现数字化时代的用户痛点至上。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时代的赢家。正如业内人士所说,"未来商业的胜负手,不在坪效在人心。"

只有持续制造新鲜感,才能在高端商场洗牌中站稳脚跟。 

作者 :江源 来源:金错刀

图源:视觉中国

读书的气质
读书的气质
2025-04-13 05:24:35
再也不想同情洪欣
再也不想同情洪欣
2025-04-14 10:56:11
图书馆里的往昔时光
图书馆里的往昔时光
2025-04-14 1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