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气。
这提问就好比我翻了大众点评所有关于佛跳墙的评价,我搞不懂了,佛跳墙哪好吃了?你倒是吃一口。《安娜·卡列尼娜》作为全世界最出名的出轨文学之一,再加上《包法利夫人》和《带小狗的女人》,中国的算上《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就是写出轨的顶尖作品了。总有二愣子跑过来和我抬杠说托尔斯泰这老不死的写得过时了,我就懒得唠,不读书扯什么犊子。要批评托尔斯泰主义思想迂腐无助于社会变革我能理解,毕竟世殊事异,纳博科夫也说了《安娜·卡列尼娜》里写农民问题外国读者不会喜欢,但质疑托尔斯泰写得不行我听着感觉就像你非得问火箭为啥不烧锅炉,荷马史诗是西方文明编的乱伦大乱斗,反智这就没救。
也不用读特别长,翻开《安娜·卡列尼娜》,读前四节,我给你讲讲为什么这个开头伟大。开篇第一句:“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因为整本书是从奥勃朗斯基的家庭冲突开始写起,以这个家庭不幸的出轨为引子,引出安娜·卡列尼娜、沃伦斯基、列文以及吉娣这四个重要人物,并且不写起因,直接写奥勃朗斯基家里乱做一团了,那好比你看到晋西北打成一锅粥了,那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个打法,为什么打成一锅粥了,这有个专门术语叫中间叙事,或者叫拦腰法,从故事的高潮写起,再去写起因、经过、结果,这个手法最早的应用之一是荷马的《伊利亚特》,特洛伊十年切头去尾写阿喀琉斯之怒,一个小片段反映世界整体,节约了叙事又能以小见大。
奥勃朗斯基家为什么打起来了呢?因为奥勃朗斯基出轨了,妻子陶丽闹着离婚,家里的孩子疯打疯闹没人管教,家里的佣人辞得辞,跑得跑,都要垮台了。结果呢,下一步写什么,奥勃朗斯基美滋滋地从梦里面醒过来,梦里面还梦着喝酒泡姑娘呢,醒过来发现自己在书房,诶,我怎么在书房呢?他才想起来自己因为出轨被妻子赶出房间了。他开始复盘,唉声叹气,诶呀,我怎么这么倒霉呀,其实出轨也没什么大错呀,不就是亲个小嘴拉个小手嘛,我做错了呀,我就不该让妻子发现呀。但是他还是得道歉,因为自己要靠妻子的嫁妆应付开销,如果离了那生活质量就是断档下滑,于是他开始纠结如何认错,怎么平息妻子的愤怒。这段描写非常简练,奥勃朗斯基做梦就反映出他是个贪图享乐的人,醒过来的遗忘又说明他根本没把出轨这事儿放在心上,第一反应是开脱,懊悔自己不应该让妻子发现,破坏了这美妙的平衡,这样的心理这样的做法在当代很少见吗?
再来看陶丽。陶丽的出场在第四节,第一个细节是她干瘪了,因为操持家务变得韶华不再,第二个细节是她听到了丈夫的脚步声,想要装得凶狠起来,坚决不原谅对方,但是又狠不下心来,对丈夫还有牵挂,怕离了婚孩子们没着落,收拾了几天行李都没收拾完,她还得骗骗自己,假装要走。一段描写陶丽心软又容易为情感和孩子妥协的性格就呈现出来了,多少原谅丈夫的妻子不是这样呢,她们这样的想法十恶不赦吗?我就不往下分析了,托尔斯泰呈现这两个典型人物拢共用了四小节不到的篇幅,奥勃朗斯基风流成性贪图享乐但天真乐观总能博得周遭人的好感,陶丽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在这份情感中遭受莫大的屈辱仍然考虑为了孩子和情感和出轨的丈夫妥协,最后两个人也被安娜劝和了,这在当代的婚姻是常态,这就是伟大的文学名著超越时间的地方。
而且这出家庭闹剧是为了引出安娜的出轨和列文的婚姻,从更大的层面为我们展示了婚姻的样式,安娜不能忍受卡列宁的古板出轨了,列文遵循自己的理想寻求与吉娣缔结美满的姻缘,安娜自己也说了上层男性出轨层出不穷这没什么只要他还爱你就好了,奥勃朗斯基被原谅几乎零成本,等安娜想要离婚不玩表里不一的时候就困难重重了,安娜被上流圈子审判和排挤得多厉害。奥勃朗斯基和陶丽,安娜和伏伦斯基,列文和吉娣这三组感情的对照,就回扣了《安娜·卡列尼娜》开头这伟大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安娜自己劝陶丽道理样样通,放自己身上反而玩不转了,她不能忍受没有感情。这就是《安娜·卡列尼娜》的伦理关切:家庭、婚姻以及人的幸福。这个开头你可以拿去和《白鹿原》的那个引以为豪的开头“ 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对照,满腔对于传宗接代的渴望,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就是层次上的差距。金庸在通俗小说里是巨擘没问题,但写男女之情,韦小宝和他的七个老婆、小龙女和尹志平,请对比读托尔斯泰如何写列文和吉娣溜冰以及安娜如何和沃伦斯基眉目传情。托尔斯泰是细读能体悟的好,你读了他就知道长篇该是怎样的,翻过来看中国的现当代简直不能忍,王八池子瞎扑腾。如果不知道怎么细读,请买纳博科夫老师《俄罗斯文学讲稿》,他手把手教。读不下去也不要紧,不读也不损失什么,但不要大放厥词说什么托尔斯泰写得如何了,饶过托尔斯泰也饶过你自己,别互相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