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块卖掉一个人的18年,揭开犯罪的血腥产业链
更新于:2025-04-17 14:31:25

“咔哒。”

这天深夜,山东省泰安市王庄镇后于村的姜家,传来一声轻响。

八个月大的姜甲儒在奶奶张淑琴怀里蹬了蹬腿,正睡得香甜,完全不知道这一声轻响,将会带给他18年的噩梦。

01

最先警觉的是姜甲儒的爷爷姜玉金,彼时的他正带着三岁的大孙子——姜甲儒的哥哥睡在隔壁。

老人起身想开灯,电灯却毫无反应,他披衣下床,握着手电筒刚推开厨房门,就被一道强光直射眼睛,痛得他无法睁眼。

三名身穿黑衣的壮汉将他拖进厨房,拳打脚踢,其中一名壮汉用皮鞋碾着他的脸。

肋骨被踢断的闷响混着老人的惨叫,惊醒了奶奶张淑琴。

她想呼救,却被其中一名壮汉用撬棍抵住胸口,耳畔传来恶狠狠的威胁:“动一下就杵死你!”

“我以为他们只要钱。”张淑琴浑身发抖地回忆。

直到歹徒抱着奶粉罐和装满婴儿衣物的包袱冲出院子,她才跌跌撞撞地扑向屋内,空荡荡的床铺上,尿布散落一地。

被窝尚温,可那个前一秒还偎依在她怀里的小孙子,不见了踪影。

姜甲儒远在北京的母亲乔守芬,接到爷爷奶奶带着哭腔的电话时,大脑一片空白。

夫妻俩连夜包车往老家赶,后备箱塞着东拼西凑的20万元现金。

“我们以为是绑架,路上还商量着怎么和绑匪周旋。”

这个错误的希望,在连续三天没有勒索电话后彻底粉碎。

02

警方的现场勘验让所有人脊背发凉:

全村电闸被精准切断,院门从外反锁,连孩子常吃的饼干品牌都被准确带走。

更诡异的是,在姜家生活了五十年的张淑琴发现,歹徒竟能绕过堆满农具的堂屋,径直摸进孙子睡觉的西厢房。

“就像有人画了地图。”她喃喃道。

这个猜测在十八年后得到印证。

2024年1月,警方在户籍排查中,发现济宁市任城区18岁的刘思正生物信息存在异常,其户籍年龄与实际骨龄存在1.8岁差异,符合被拐儿童特征。

通过DNA比对,警方确认了刘思正就是当年被三名歹徒抢走的姜甲儒。

顺藤摸瓜,警方抓获了当年入室抢劫的凶徒,而残酷的真相随之浮出:

当年提供姜家情报的,竟是同村相距500米的老邻居袁某某。

这个见面总问“孩子找着没”的和善老头,早在2006年11月就向人贩子透露:

“姜家二胎是男孩,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只剩老两口。”

更残酷的细节陆续浮现。

主犯曾某某曾因偷牛被通缉,他合计:

“偷牛钱花完了就偷小孩。”

于是,他伙同有强奸、盗窃前科的吕某某、王某,在袁某某带领下三次踩点。

他们甚至提前准备了婴儿奶粉,作案时专门带走姜甲儒的日常用品——这些“贴心”举动,只为让买家相信孩子是“自愿送养”。

抢走孩子的次日,这伙人就找到买家夫妇,声称孩子是一名私生子,不想要了打算送养。

但这份送养可不便宜,一番讨价还价后,姜甲儒以28600元的价格,被卖给了养父母。

在这个月收入仅600元的养父母家里,姜甲儒的苦难才刚开始。

03

买回去之后,养父母将姜甲儒丢给了家里年迈的老人照顾。

本就只能靠收废品勉强度日的老人,面对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孙子”,根本无力照看,更谈不上喜爱。

在这里,姜甲儒就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生病了就让他多喝热水,即便接连高烧一个月,也绝不会带他上医院看病。

晚上睡觉时,养家奶奶甚至用布条捆绑住他的身体,表面称“防止着凉”,实则为防止姜甲儒逃跑。

每逢过年,其他孩子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而姜甲儒,连100元纸币的模样,都未曾见过。

更气愤的是,养父母因担心姜甲儒被亲生父母寻回,长期限制其活动范围。

15岁前,姜甲儒几乎未离开过村庄,生活轨迹仅限于“家——学校”两点一线,平时就连跟邻居多说上两句话,也都会被养父母喝止。

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未坐过火车,连宾馆都不知道。他曾经天真地问买家的一个哥哥:“宾馆是什么?”

那个哥哥却冷冷地回答:“你别懂。”

起初姜甲儒还以为只要好好读书,就能获得父母的疼爱。

可当他捧着优异的成绩单,高高兴兴地拿给养父母看,希望养父母奖励他一个玩具时,换来的却是养父母冷酷的拒绝。

这一切,让姜甲儒陷入了自我认同困惑中: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父母从不爱我?”

他哪里知道,就在他遭受“笼子”一般的生活时,他的亲生父母、爷爷奶奶,都陷入到了剧痛之中。

04

爷爷姜玉金,这位曾经热心助人的兽医,在孙子姜甲儒被抢走后,从此闭门不出,再未触碰过药箱。

7年后,他在愧疚中含恨离世,嘴里还念叨着姜甲儒的名字……

奶奶张淑琴,愧对儿子儿媳,将自己关在房中,哭伤了眼睛,右眼视力只有0.02,与盲人无异。

最可怜的还是乔守芬夫妇,他们从此踏上跨越全国20多个省份的寻子路。

他们曾在郑州火车站跪求调监控,在成都春熙路举寻人牌被保安驱赶,甚至在悬崖边连人带车差点坠谷。

乔守芬的手机里存着2800多条通话记录,每一条都关联着虚假的希望。

最痛彻心扉的是每年春节,她坚持不回乡过年:

“院子里每一块砖都刻着孩子的哭声。”

同时,她也埋怨张淑琴未照顾好孩子,十几年来,再未同她说过一句话。

这种“不孝”的选择让她遭受网络暴力,但无人知晓她一想到儿子,就头痛想晕厥的创伤后应激反应。

歹徒们抢走的何止是孩子,更是一个无辜家庭的希望和幸福。

即便如此,善良的他们,在凶犯绳之以法后,还想着如果他们认罪,就不再追究他们的民事责任。

可人性之恶,远超他们想象。

05

2025年4月2日的庭审现场,主犯曾某某抖腿晃肩,坚称“根本没去过肥城”;

袁某某以耳背为由回避质询;唯有吕某承认抱走婴儿,却轻描淡写地说“还给孩子买了尿不湿”。

面对凶徒的丑恶嘴脸,19岁的姜甲儒毫不畏惧——这个曾被布条束缚的年轻人,此刻稳稳站在原告席上,与四名被告的对视持续了整整九秒。

当主犯曾某声称“当时在逃根本没参与”时,姜甲儒举起警方复原的作案路线图;

听到袁某辩解“只是闲聊提到姜家”,他出示了人贩子踩点时的烟头DNA报告。

“你们永远想不到,被拐的孩子能活着站在这里审问你们。”他的声音如同利剑,击溃凶徒们的挑衅。

旁听席上,乔守芬死死咬住嘴唇——十八年的仇恨,此刻化作她当庭晕倒前最后的呐喊:

“我要他们死刑!立刻!马上!”

旁听席上的张淑琴攥紧孙子的儿时照片,照片里的姜甲儒正偎依在她怀中——那是姜甲儒被抢前20天,父母特意从北京回来带他看病时拍摄的最后一幕团圆。

姜甲儒在庭审后发布视频:

“在绝对的证据面前,他们不承认也没用。”

这句话背后是两代人的创伤:哥哥至今回家要反复检查门锁;

父亲为寻子透支的健康;母亲乔守芬庭审晕倒送医后,仍坚持抱着公公遗像完成指证。

而30公里外,另一位于桂春女士仍在寻找2006年被同样手法抢走的孩子,她提供的线索显示,这或许只是庞大犯罪网络的冰山一角。

当姜家人终于围坐吃上迟来18年的团圆饺子时,碗筷碰撞声掩盖不住深重的叹息。

这场悲剧,不仅撕开了拐卖犯罪的血腥产业链,更照见了留守儿童的安全困局。

正如姜甲儒在法庭陈述时所说:

“每声门响都让我想起那个夜晚,但今天我站在这里,就是要让这样的响声永远消失。”

来源: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