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全红婵,迎来发育危机
更新于:2025-04-18 11:21:06

全红婵再遇麻烦,她在世界杯赛里,两次错失冠军。

有人对她的失误,横加揣测和指责。这一次,她要面对的,不止舆论喧嚣。

18岁的全红婵,还迎来了发育危机。

01

近日,跳水世界杯加拿大温莎站的比赛落下帷幕。

在单人10米跳台的决赛上,全红婵和陈芋汐又迎来一场巅峰对决。

前三跳,全红婵的成绩始终保持领先,到了第四跳的207C,全红婵出现失误。

最终,全红婵以10分之差惜败,陈芋汐则凭借完美的表现夺得冠军。

而这已经是世界杯赛中,全红婵拿到的第二块银牌。

在不久之前的墨西哥站中,全红婵也是预赛第一,决赛开局领先,终局被反超,最后获得亚军。

很多人对全红婵的印象,还停留在“天才少女”这个标签,觉得她没拿到冠军,是件匪夷所思的事。

毕竟,当初在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全红婵凭借五跳三满分惊艳全世界。

之后,她几乎制霸该项目,在各类公开比赛中,看似轻松地包揽大大小小的冠军。

而这一次,她接连两场比赛都和金牌失之交臂,且都失误在207C这个动作上。

“水花消失术”变成了“循环失误魔咒”。于是,很多人开始对全红婵进行嘲讽和质疑。

先是从言谈举止上找茬,接着又拿身高体重说事儿,指责她不自律。

甚至,还有人怀疑她在比赛时“让冠军”。

承认陈芋汐的优秀很难吗?她的成绩绝对是实至名归。

允许全红婵失误很难吗?她是人而不是神。拿金牌或不拿金牌,都不是可以用来舆论攻击运动员的理由。

这种畸形的价值观出现在网络上,只会让人看了觉得可笑。

不过,全红婵的“失误”,的确没那么简单。

02

在世界杯两站比赛中,全红婵都是预赛第一。她在决赛时,前几跳的成绩也是遥遥领先。

唯独到了207C(向后起跳翻腾三周半抱膝),频频出现失误。

事实上,据全红婵所说,比赛时的动作完成度,比她日常训练时的完成度要好太多。

而关于两次预赛领先,决赛被反超,则和她的心境有关。

全红婵称,预赛是只有拼尽全力才能进入决赛,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

当进入决赛后,她和陈芋汐已经牢牢锁定了冠亚军。无论是什么样的排名,她都能坦然地接受,心态上会更加放松一些。

当然,这并不是指全红婵在决赛时,没有拿出百分百的斗志。相反,她能拼到决赛,不仅是在跟对手比赛,也是在和自己比赛。

18岁的全红婵,迎来了每位运动员必须要经历的发育关。

奥运会结束后,全红婵的身高体重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据报道,自2021年以来,全红婵的身高总共增加了10厘米,体重总共增加了8公斤。

在跳水项目中,身高和体重对训练和比赛有着致命的影响。

国际泳联有相关的数据:体重每增加1公斤,空中转速就会减慢0.1秒;身高每增高1厘米,入水角度偏差可能超过2度。

这就意味着全红婵在赛场上,要一边关注对手和自己的成绩,一边克服身体变化带来的束缚。

为了适应生长发育后的身体状态,全红婵进行了更为严格训练。她的训练时长延长到8小时,对207C这个动作的分解练习达到上百次。

全红婵说:“就像突然换了一双不合脚的舞鞋,每个动作都要重新找平衡。”

03

女子10米跳台,一直是公认的最残酷的运动项目。因为它更新迭代太快,快到20岁就是职业生涯的分水岭。

据统计,中国历届女子单人10米跳台赛,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没有年龄超过20岁的选手。

很多女跳水运动员在15岁之后,就会迎来快速发育期。其中,不仅仅是身高体重的变化,还有随着生理期而来的激素水平的变化。

图源:视觉中国

比如雌性激素水平上升,影响脂肪的分布和代谢。

这可不是无脑喷子嘴里的“吃胖了”。雄性激素水平的减少,会导致肌肉、爆发力等因素的变化。

是的,女性的身体里也有雄性激素。

除此之外,发育期的跳水运动员也更容易遇到伤病。四肢变长导致她们的翻转重心偏移,以腰腹为轴的压力和负担变大。一旦力量不足,很容易造成腰部损伤。

想要克服这种生长发育的危机,需要改变以往的训练结构。不单单是加大训练量,还有动作技术的细微调整和适应。

与此同时,身体的“失控”,也会影响心理的变化。挫折会让人沮丧,而舆论的压力加深了这种沮丧。

更让人不安的,是时间的紧迫性。在她们努力克服发育关时,面临着后来者居上的危机感。

在过往的经验里,能安全度过发育关,且保持原有运动水准的人并不多。

也有人好不容易熬过了发育关,但出现了更加年轻的“天才”。全红婵正处在这样的“水深火热”之中。

想要站在最高处,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她需要时间,她还有时间。

而我们不止要期待她的未来,还要记得她的过往。

以及每一份荣耀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来源:鹤奚碎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