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家长的心头大事,孩子从小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是每个家长都希望看到的。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没有养成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是导致孩子没有长大的主要原因。 其实,养成孩子自己做事情的习惯并不难,关键在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有耐心和爱心。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等原因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就把孩子丢给老人来照顾,而老人由于年龄大了,体力跟不上也不太会照顾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很容易养成依赖老人、依赖大人的坏习惯。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养成自己做事情的习惯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比如,我们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家长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如果家长做不到这一点,那我们在要求孩子的时候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重要的。如果我们家长平时总是偷懒,不愿意去做一些事,那么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是不重要、不重要的。因此,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能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学会洗脸、刷牙、穿衣等。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就责备孩子,更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就动手帮他们做。如果家长总是帮助孩子,那孩子就会养成依赖父母的坏习惯。如果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事,那么他们也就会明白家长是在锻炼他们,这样他们就会更加有勇气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孩子对自己的事情很重视,当孩子自己完成一件事后,家长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比如,当孩子帮助家长摆好碗筷、倒好茶水时,家长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可以对孩子说:“宝贝真能干,再多做几次就更棒了!” 如果孩子已经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也要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可以给孩子买些他喜欢的玩具、书籍等;如果是学习上有进步的话,家长也可以奖励他一个小红花或小奖状。总之,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做事的肯定和鼓励。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家庭中建立“小干部”制,让孩子担任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例如,孩子可以担任洗碗、扫地等工作,让他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去学习、体验、实践。当然,家长也要在一旁加以指导和监督。这样做可以使孩子明白,做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是自己分内的事;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帮助孩子做家务时不要包办代替。例如,可以让孩子洗自己的小手帕;让孩子帮妈妈晾衣服;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等等。在这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和训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不要包办代替,也不要过分娇惯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来。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