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的核心特征,就是喜欢思考,喜欢学习,他们天生对于未知事物更好奇,喜欢思维拓展,体现在学习上特别明显,聪明的孩子一定是学霸。
聪明的孩子,别人学习三遍可能还模糊不清,但他们一遍就能学的很清楚,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别人练习题型,考试依葫芦画瓢,以熟练度获得高分,聪明的孩子缺能融会贯通,具备拓展性思维。
聪明的一定是学霸,但学霸却不一定聪明,至少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如此,在这个阶段,除了天资聪颖的孩子成为学霸以外,一些普通的孩子,也能通过名校、名师一对一,各种模型训练等外力注水,成为学霸。
但这些学霸也只能是伪学霸,在义务教育阶段,学霸可以与伪学霸同在,是这个阶段的教学特性决定的,既考核的知识点较为基础,使得勤能补拙成为可能,以及减负要求下,课程难度和强度设置,学生需要投入六七分力气即可,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却投入了满分的力气。
现在重点高中的较高升学率,可以使得足够聪慧的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也能轻松考得上,也能让思维力不足,外力借力大的学生,也推入重点高中,前者是真学霸,而后者的学霸则有点伪。在进入高中以后,两者的差距就会极为明显体现。
会不会出现聪明的孩子,因为开窍迟或者学习条件的差距,考不上重点高中,几乎不会!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使得一个孩子如果比较聪明,即使快乐学习,也能轻松考出较好的成绩,如果完全不学,那就称不上聪明。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保持成绩能上重点高中,但不特别拔尖,不十分努力那是聪明不用功,但如果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那谈不上任何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