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赵波 青岛报道
通讯员 温彭
3月19日,648公斤云南鲜花搭载SC4613航班从青岛飞往韩国,这是山东省首例启用智能卡口系统完成的“国际空侧入货直转”业务。
3月19日,一批出口韩国的云南鲜花运抵青岛。青岛海关启用“国际空侧入货直转”业务,国内货物抵港后,经空侧海关智能卡口系统入货后,两小时内,648公斤云南鲜花搭载SC4613航班从青岛飞往韩国。这是山东省首例启用智能卡口系统完成的“国际空侧入货直转”业务,标志着该项业务在青岛空港口岸实现常态化运营。该模式打通空侧直转信息壁垒,较传统作业简化了陆侧周转作业,大幅提升了空运货直转物作业时效。
青岛机场作为面向日韩的国际枢纽门户,货物中转需求持续攀升,尤其是鲜活易腐货物,中转时效将直接影响货损率和仓储物流成本。针对货主需求,青岛机场与山东航空共同谋划,在青岛机场海关的支持下推出了“国际空侧入货直转”业务,国内货物抵港后,经空侧海关智能卡口系统入货,通过“一次装卸、一次入库”的集约化作业,省去原来的从国内货站提离、经卡车短驳转运至国际货站再次入库等环节,将保障时效从原先的4小时压缩至2小时,为货主企业拓展了航班衔接选择空间,实现了降本和增效的双重突破,构筑起高效畅通的空中货运走廊。
“此次‘国际空侧入货直转’业务创新是落实海关‘智慧监管、精准服务’理念的重要成果。”青岛机场海关物流监管科科长桑振华介绍,“通过创新监管模式,我们实现了监管流程再造和监管效能升级,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采用‘空陆监管、同步处置’的模式,显著提升了口岸的通关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