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渭南日报
比煤炭更清洁 比空调更便宜
渭北农村用上了光伏取暖
本报记者 李众伟 任晓彤
在农民王丙森的家中,冬季取暖的方式共经历过三次变化:从煤炭到空调再到现在的光伏。
王丙森是临渭区故市镇桥马村人,这里冬季的平均气温在0℃至-10℃之间,有时甚至能达到-20℃。
取暖是王丙森每年冬天考虑的头等大事,他说:“农村的房子普遍面积大,住着宽敞,但却不利于保暖。”他的房子总共200平方米,每到春节,儿子、女儿回家团聚,一家人就靠着几台空调取暖,贵就不说了,关键还不暖和。
近年来,临渭区积极推广“煤改电”等清洁取暖工程,王丙森就顺势安装了空调。然而,空调取暖虽然清洁,但成本高。
“客厅和卧室的空调要是全部打开,一天就得50元电费。”王丙森说,“多数时候,空调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
为了减轻负担,从2017年开始,临渭区根据国家安排,给参与“煤改电”的农户补贴购置费和运行费。去年,每户补贴600元电费。
故市镇镇长冯文静说:“电费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希望能寻找一种更便宜、更清洁、更温暖的取暖方式。”
2024年5月,临渭区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施“沐光行动”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396万元,占地面积16094平方米,拟在故市镇桥马村建设总容量为3兆瓦的光伏设施,分为农户屋顶光伏和集体巷道光伏两部分,项目生命周期为25年。
项目负责人石建平说,原本方案是利用光伏发电来取暖,可是将光伏发电与取暖连接在一起需要安装转换器,这样会增加成本。
后来,华电集团决定采用租赁方式,根据安装光伏板的情况,给农户统一发放租赁费用。同时,再赠送一套价值2.8万元的空气能热泵供暖系统。
简而言之,就是农户通过安装光伏板获取租赁费用,再用租赁费用购买电费,然后通过免费的空气能热泵供暖系统取暖。
去年11月,王丙森在自家庭院里安装了170块光伏板和一套空气能热泵供暖系统。去年冬天,他再没愁过取暖这件事。
3月10日,见到记者时,王丙森说:“光伏取暖比煤炭更清洁,比空调更便宜。”他算了一笔账:一块光伏板一年的租赁费用是30元,170块就是5100元,再加上政府每年600元的电费补贴,一共5700元。而光伏取暖一天大概花费25元,按照3个月时间计算就是2250元。这意味着,利用光伏取暖,冬天不仅不花钱,还能赚钱。
不止如此,这套系统还可以单独控制每间房子的暖气片,既方便又省钱。王丙森笑着说:“现在,家里的空调都开始积灰了。”
和王丙森一样,村民王宏也觉得光伏取暖更划算:“平时家里人少,冬天只打开主卧室、卫生间和客厅的暖气片,一天最多30元。相比以前使用空调和电地暖,至少能节省三分之一的费用。”他表示,自己共安装了96块光伏板,一年也能得到2880元的租赁费用。
光伏取暖是一本经济账,更是一本生态账。据统计,“沐光行动”年均发电量436.94万千瓦时,可节省标煤1305.617吨,减少二氧化碳3420.717吨、二氧化硫约11.097吨、氮氧化合物约9.661吨。
“项目开始实施后,我们已经陆续签约了14户意向农户。”石建平说,虽然愿意尝试的农民不多,但光伏取暖属于新鲜事物,村民一开始不接受属于正常现象,但等那些已经安装了光伏的农户真正了解到光伏取暖的优势后,他相信会有更多人抛开偏见,重新认识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