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来宾日报
3月6日,笔者走进位于中平镇的象州县爱当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幅繁忙有序的画面呈现在眼前。工人们熟练地将红薯削皮、切片,再进行蒸煮、烘烤、包装等一道道工序,金黄软糯的烤红薯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生产红薯干的全过程都会严格把控,全部采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制作。”该公司创始人吴钊雄告诉笔者,2016年,自己带着让家乡红薯干产业化的梦想回到象州,坚持沿用传统手工工艺,创新采用蒸汽蒸煮、四次循环烘烤等工序,确保产品天然健康,赢得消费者的青睐。2022年,该公司荣获象州首届甄选品牌;2023年,其生产的红薯干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象州首家以红薯干注册商标并成立工会的食品加工企业,爱当年食品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周边6个少数民族村屯签订订单,带动200余户农户种植红薯,户均年增收超万元。“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已销售11吨红薯干。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我们共生产了230多吨鲜红薯,每年的生产周期为四五个月,期间会聘请60多名工人。今年,我们计划扩大100亩的种植规模,引导更多的群众发展红薯产业。”吴钊雄说。
从田间到车间,从传统工艺到现代产业,该公司在传承非遗技艺、带动农户增收、促进民族团结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黄隆天 陆干波 吴永才 黄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