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招工照片唤醒米易湾丘“五七”干校
更新于:2025-03-24 11:43:54

本文转自:攀枝花日报

湾丘农场九中队全体同志合影。 (王贵荣 供图)

□王红英

2024年10月,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收到了王贵荣先生捐赠的一张拍摄于1975年湾丘农场瓦窑山招工时期的珍贵照片。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就是米易湾丘“五七”干校,正因为这个地点的特殊性,所以才有了王贵荣的一段特殊回忆。

王贵荣,四川遂宁人,他的父亲于1966年为支援三线建设来到渡口市(现在的攀枝花市),被分配至渡口市人民银行第十分行工作。1972年,父亲病重独自在渡口市,无人照顾,当时正在上初中的王贵荣便辍学乘车从遂宁前往渡口市,照顾病重的父亲。因父亲身体原因,王贵荣伴随父亲留在了渡口市。1974年,渡口市组织知识青年下乡,当时的王贵荣被安排在米易湾丘农场蔬菜基地三大队第九中队,王贵荣跟队友一起在“五七”干校合影留念,照片保存至今。

湾丘“五七”干校位于米易县湾丘彝族乡热水村,这片土地不仅以其自然风光著称,更因其深厚的历史背景而闻名。1948年,为配合解放战争,中共地下组织在此建立秘密联络站,对外称“湾丘垦殖场”。由地下党员筹集资金,拟定建场章程,以此为掩护作为会理、西昌地下党的联络基地,为西南党的发展和游击队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湾丘农场一度作为劳改农场,1968年12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作出决定,在米易县湾丘劳改农场开办“五七”干校,将省直机关的干部们分批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以此来加强实践能力和革命意志。

四川省“五七”干校就设在米易县湾丘农场,米易县湾丘农场成为全国106所“五七”干校之一。米易湾丘“五七”干校是特殊时期四川省级机关干部下放劳动锻炼的地方,几年间,近万人在这里留存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1969年到1972年,省直机关有近万名干部、知识分子来到这里接受锻炼。后来,这里变更为知青农场,来自成都、攀枝花等城市的数千名知识青年在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下,来到这里上山下乡,安家落户。历史就像一条大河,永远不会停下向前奔涌的脚步。2012年,湾丘“五七”干校被评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米易湾丘“五七”干校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干校”建筑遗存,更是研究那段特殊历史的文物见证。

拒绝AI“照骗”
拒绝AI“照骗”
2025-04-11 01:21:30
童年的煤油灯
童年的煤油灯
2025-04-11 02:02:47
清代地契入藏档案馆
清代地契入藏档案馆
2025-04-11 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