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男子胆囊长16颗息肉!医生:他午餐三荤一素,爱吃夜宵
更新于:2025-03-24 11:55:36

近来,小丽经常腹痛,去医院检查查出胆囊息肉。

“为什么会得胆囊息肉,得了胆囊息肉会不会变成胆囊癌?”小丽开始担心起来。

主治医生安慰她说:胆囊息肉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胆囊癌,你的情况还算比较轻微,不要太过担心。

16颗胆囊息肉找上门,全都是吃出来的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在吃的问题上,从来不吝啬自己的肚皮。

这不,杭州34岁的洪先生,一下子就从胆囊里取出了16颗息肉。洪先生有吃肉的嗜好,午饭一般都是三荤一素,晚上又是经常到油腻的饭店吃饭,而晚上的时候,还要吃点小龙虾再撸个串。这一天下来,吃进肚子里的都是肉,太过于油腻,胆囊不出问题才怪呢。

胆囊息肉到底怎么来的?

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成年人一天分泌的胆汁为800到1200毫升,人不吃饭的时候,胆汁就储存在胆囊里。吃饭的时候,食物进入到小肠以后,刺激胆囊收缩,而后分泌出胆汁帮助食物的进一步消化。

人吃下去食物的多少以及食物的成分,直接影响着胆汁的分泌。洪先生之所以生出16颗息肉,最大的因素就是油和肉吃的太多了。

根据医生的介绍,胆囊浓缩胆汁说通俗一点是需要消耗养分的,而如果胆汁分泌过多,胆囊由于耗损会出现营养不足。时间长了,胆囊的耗损导致对胆汁的浓缩会过度,胆囊会被腐蚀,于是便会出现炎症。而胆囊炎如果没有治疗,会导致胆囊壁不能愈合,渐渐地,息肉便形成了。

所以说,如果平时高脂肪、高油食物不加控制的吃,胆汁过度刺激胆囊,将极有可能出现胆囊息肉。

有人可能会说,那我节食不就行了。还真别说,现代社会有很多人不吃早饭。这种相反的情况,会导致胆囊里的胆汁淤积,胆固醇过高,久而久之,会诱发胆结石。而胆结石的刺激又会引发胆囊炎,进而也会引发胆囊息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合理的饮食以及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保护胆囊至关重要。因为严重的患者最后可能会诱发癌变。

胆囊息肉有可能变成胆囊癌吗?

胆囊息肉的种类很多,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肌增生、组织异位性息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最具有癌变风险的一种息肉。而且,胆囊息肉的大小也与癌变的风险密切相关。

根据我国制定的《胆囊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16)》,症状明显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如果结石或息肉的直径超过了1cm,为了预防潜在的癌变风险,都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得了胆囊癌有迹可寻

如果真的出现了癌变,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反应的。

第一是右上腹部位经常性的疼痛。症状多为隐痛、钝痛、阵发性剧痛。有时候,剧痛的感觉还会向右肩放射。

第二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胆囊癌变影响胆汁分泌,从而会导致消化不良。有的人会出现厌恶油腻的症状,还常常伴有嗳气以及腹胀的感觉。

第三就是黄疸。黄疸出现往往说明病变程度很深了,这时候的患者消瘦乏力,而且还有皮肤瘙痒、皮肤黏膜黄染的症状。

第四到了晚期之后,右上腹或者上腹部位会出现肿块。

第五是部分患者存在持续性的发热状况。

因此,远离癌症,首先就要预防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一系列胆囊病变。而预防这些病变的主要方法,就是要在吃饭的问题上下功夫。

首先就是要吃早餐,规律的饮食,可以促进胆囊定时的收缩和排空,这样便能降低胆汁在胆囊内的停留时间,可以有效预防各种胆道疾病。其次就是要控制饮食,避免高脂肪、高油食物的过度摄入。

除此之外,高风险群体以及到了一定年纪后,要定期体检。超声波检查是发现胆囊息肉以及胆结石最便捷的方式。

只有做好预防,才能更好保护我们的胆囊。

参考资料:



[1]《多发性胆囊息肉的原因 有哪些常见症状》 河南省人民医院 2018年1月31日

[2]《保护胆囊从吃早餐开始》 人民网 2019年9月27日

[3]《吃得太油腻,杭州一男子长出16颗胆囊息肉》 钱江晚报 2019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