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大户”被揪出,3种蔬菜含甲醛,吃了会致癌?告诉你真相
更新于:2025-03-25 01:02:31

李叔最近被一条视频气得不轻,视频里博主声称用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测出食用菌含有大量甲醛,还说吃了会得白血病。李叔看完后,立刻把视频转发到家族群里,亲戚朋友们瞬间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真让人揪心啊!”“连蘑菇都不能吃了?金针菇、海鲜菇都没逃过?那其他蔬菜还能不能吃?”“怎么连素菜都出问题了,前段时间还说娃娃菜有甲醛,到底还有什么食材是安全的?”……一时间,整个家族群都陷入了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之中。

“甲醛菜”:谣言还是真相?

甲醛,这个无色却有着特殊刺激气味的气体,早已被证实对人类有致癌作用,长期接触它,患癌风险确实会增加。那么,蔬菜里真的会添加甲醛吗?答案是否定的!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钟凯站出来辟谣了。在蔬菜上添加甲醛,是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一旦发现,商家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即使有不法商家偷偷添加甲醛,残留量也会很低。因为甲醛本身是个“急性子”,它很容易挥发,在运输、储存和烹饪过程中,大部分甲醛都会悄悄溜走。而且,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吸入,日常少量摄入甲醛,并不会引发急性中毒。

另外,蔬菜在生长过程中,自身也会产生一些内源性的甲醛,但含量极少,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根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甲醛菜”只是极个别现象,成本高又违法,大家在正规场所购买蔬菜,完全不必过于担心。

蘑菇、蒜薹、娃娃菜:真的不能吃了吗?

关于甲醛菜的传言在网络上屡见不鲜,其中蘑菇、蒜薹和娃娃菜是被提及最多的三种蔬菜,传言称它们不仅有毒还致癌,这是真的吗?

蘑菇:微量甲醛不足为惧

蘑菇是网传视频中的“主角”,很多博主用试剂盒测出蘑菇含有甲醛,难道蘑菇真的不能吃了?其实,蘑菇等食用菌会根据自身环境变化产生微量甲醛,这和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微量尿素是一个道理。而且,日常食用蘑菇前,大家都会进行冲洗,甲醛又易溶于水,很快就会被清洗掉,根本不足以对健康造成威胁。

蒜薹:白色液体不是甲醛

网络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视频:工人们全副武装,将蒜薹尾部浸入白色液体。有人说这是在泡甲醛,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这种白色液体是蒜薹保鲜剂,主要成分是咪鲜胺。它就像蒜薹的“保护盾”,可以抑制蒜薹储存期间的霉变和老化,结合冷库储存,能让蒜薹的储存期延长至8个月左右。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它在常温下的半衰期约10天,1个月后可降解90%。冷库储存70天就能降解90%,经过8个月的储存,咪鲜胺的残留基本都降解了,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它会威胁健康。

娃娃菜:甲醛浸泡不可信

还有传言说,很多商家为了让娃娃菜卖相好看、储存时间更久,会浸泡甲醛后再售卖。但这个说法并不可信。前面已经提到,蔬菜用甲醛是违法的,很少有商家会为了这点利益铤而走险。而且,甲醛本身味道刺鼻,如果商家真的大量使用甲醛,很容易被人们闻出来。

室内甲醛检测盒测农产品,靠谱吗?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但也鱼龙混杂。为了博眼球、博流量,一些假冒的“科学博主”用不靠谱的实验误导了不少观众。试剂盒测量蔬菜上的甲醛,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宋春艳指出,甲醛试剂盒主要是用于测量室内、家具等特定空间内的甲醛含量,它对环境的要求很苛刻,一旦环境条件不满足,检测结果就会受到影响,就像在不合适的土壤里种花,花很难茁壮成长。

为了验证网传方法的不严谨性,宋所长和同事按照视频博主所用的方法步骤进行了实验,用试剂盒对多种菌菇进行检测,还另做了一个无水乙醇空白实验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根本不含甲醛的无水乙醇居然显示甲醛超标,可见这个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不可信的。

之后,宋所长又按照科学严格的实验方法,对几种蘑菇和生菜进行甲醛检测,结果发现甲醛含量微乎其微,蔬菜中自然代谢产生的甲醛,安全风险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大家还是不放心,怎样才能更好地去除农产品中自身代谢产生的微量甲醛呢?有两个小妙招:一是甲醛可溶于水,在购买回来后可多次对蔬菜进行清洗、浸泡;二是甲醛遇热也会被化解,所以日常烹饪蔬菜的时候要完全煮熟,这样对于去除残留也很有效。

选购蔬菜,记住这3个原则

想要筛选出健康蔬菜,除了去大型超市、正规农贸市场以外,还要学会一些选购技巧,做好这三点。

一是闻,正常的蔬菜应该有蔬菜的清香味,如果闻到有特殊浓烈的异味,那这菜可能就有问题,不建议购买;

二是看,蔬菜的颜色并非越艳丽越好,也不要购买形状异常的蔬菜,购买正常颜色和形态的为宜;

三是摸,蔬菜表面应该有其特殊的纹路,如果摸起来没有任何纹路很光滑,那这菜可能就不太对劲,不建议购买。

蔬菜是公认的健康食品,价格亲民,营养丰富,每日吃够蔬菜量有益健康。生活中,“蔬菜有害论”时不时就会出现在大众眼前,但很多都是不实的。对此,大家要学会甄别,理性看待。

校对 黄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