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长白头发的人不易“患癌”?有科学依据吗?终于等到答案
更新于:2025-03-25 02:21:55

张叔和刘叔是多年的好友,退休后经常一起闲聊。一天张叔突然提出:“明天一起去染发吧?”他不好意思地指了指自己头顶上那些新长出的银丝,心里有点不好意思。

刘叔笑了笑,眼里却闪过一丝认真:“不要去染发,张哥,我看了一篇关于白发和健康的研究,白发对身体好的。”张叔一听,疑惑地皱起了眉头:“真的吗?白发好?那可不常听说。”

刘叔点点头,表情严肃地说:“是的,白发越多,患癌几率就越小呢。”张叔心里半信半疑,但看刘叔说得那么肯定,也就打消了染发的念头。这次闲聊却让张叔对白发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01.白头与患癌的关系

白发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其与健康关系的探讨。有一种观点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声称白发越多的人患癌几率越低。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谣言呢?

我们需要了解到这一说法的起源。它源自一项研究,当毛囊中的黑色素干细胞受到DNA损伤时,它们会转化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导致黑色素干细胞的耗竭,最终头发变白。这项研究并没有直接探讨白发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而是侧重于头发变白的机理。

在此基础上,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声称白发的出现可以降低患癌风险。当黑色素干细胞转变为成熟细胞时,减少了癌症的发生可能性。这个解读忽略了研究本身并未直接涉及癌症风险的事实,而是基于对转变过程的一种假设性解读。

从科学角度来看,白头发多的人不易患癌的说法并不具备充分的科学依据,更多地是对研究结果的误解和夸大。白发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仍需更多的研究来加以验证。

02.白发形成原因及影响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黑色素细胞逐渐凋亡。一般来说黄种人在40岁之后,黑色素的生成逐渐减少,导致白发的出现。这是因为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逐渐减少,头发失去了原有的黑色素,变得逐渐变灰、变白。

遗传因素:遗传也是影响白发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早白头发的人,那么个体自己也很可能会早早地出现白发。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毛囊中黑色素细胞的数量和活力,从而影响了头发颜色的变化。

生活方式因素:除了年龄和遗传因素外,个体的生活方式也会对白发的形成产生影响。长期处于高压、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下、精神压力过大、熬夜频繁等都可能加速黑色素细胞的凋亡,导致白发的早期出现。

健康状况因素: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白发的出现,例如甲亢、白化病等。这些疾病影响了身体内部的激素水平或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影响了黑色素细胞的活力,使得白发提前出现。

心理因素:心理压力也是白发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的焦虑、忧虑、情绪不稳定等都可能导致黑色素细胞的凋亡,从而加速白发的出现。

03.应对白发的方法

减少化学处理:减少对头发的化学处理,如烫染,因为化学药剂会损伤头发的健康。建议选择自然的染发方法或尽量减少染发次数,以减轻对头发的伤害。经常按摩头皮也有助于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维持头发的健康生长。

头发防晒:除了皮肤,头发也需要防晒保护。在阳光强烈的季节,尤其是春末夏初外出时,建议采取头发防晒措施,如戴帽子或使用防晒喷雾,以减少头发受紫外线损伤的可能性。

保持身心愉快: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学会缓解压力和保持心情愉快对头发的健康也很重要。压力过大和情绪不稳定会影响身体内部的激素平衡,从而加速白发的生成。

合理调整饮食:饮食结构对头发的健康也有重要影响。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如铁、B族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头发的健康生长和延缓白发的出现。

避免烟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还会加速白发的生成。研究表明,吸烟与白发增多有明显关联,吸烟者出现白发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2-4倍。

在面对白发这一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时,我们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认知。尽管网上流传着各种关于白发与健康的说法,但我们应该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些观点,并不盲从于谣言的传播。白发并非直接降低患癌风险,而是与年龄、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