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梁 燕
微言有道
梁 燕
近期,一名初中生发布视频称,自己在四川省博物馆发现了一面千年铜镜出现断代错误,纠错后得到了馆方的证实与肯定。之后,四川省博物馆回应媒体时表示,情况属实,观众指出的断代错误的确存在,当天就对文物介绍做出了修改。
在这次受到关注的“千年铜镜出现断代错误被学生纠正”事件中,院方积极认错、公开回复、迅速整改,不失为一段“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佳话。
文物断代是一件专业性、权威性很强的工作,很多结论凝聚着权威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如果百密一疏出现错误,被普通人找出来并放到社会舆论的“放大镜”下,要去认错难免会“折损权威丢面子”。在这种情况下,放下顾虑,公开认错并迅速改正,不但彰显知错就改的正确态度,也反映出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应具备宽广的胸襟和务实的作风。
不论是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还是各种文化展览,这些公共文化场所和活动,都是培养年轻人兴趣爱好的优质平台。年轻人不仅能从场馆和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智慧,也可以从身边人、身边事中辨别谬误、拨正方向。如果公共机构将错就错,或者是改了不说,那么这种处理方式就会误导孩子们,让他们觉得诚信和责任是可以打折的,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导向。
知错不改的人或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由此,我们乐见更多公共机构在工作出现疏漏后主动公开说出“我错了,已改正”。因为,敢于承认错误,工作不但不会倒退,相反还会在纳谏如流、查漏补缺中提升精进,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减少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