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文物:让传统文化焕新颜
更新于:2025-03-25 10:47:07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本报记者 李亚冰 马思稳

近年来,我市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弘扬传统文化以及强化文物保护资金保障等领域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芒。

精研保护技艺,守护遗产原真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避暑山庄的宫墙上,文物修复师们开启了一天的忙碌。

在宫殿区的一间修复工坊内,李师傅正专注于一扇雕花门窗的修复。这扇门窗历经风雨侵蚀,部分雕花残缺不全。他手持特制工具,小心翼翼地剔除腐坏木茬,眼神中满是专注与虔诚。“这门窗的雕花是典型的清代宫廷风格,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我们得按照传统工艺,选同样质地、纹理的木材,用榫卯结构拼接,让它恢复往日神韵。”李师傅说。像这样精细的修复工作,仅是避暑山庄日常维护的冰山一角。

对山庄周边寺庙建筑的修缮,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普宁寺的大乘之阁,修缮团队在前期勘察时,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无损探伤等现代技术,精准掌握建筑结构的每一处细节,哪怕是墙体内部隐藏的裂隙、梁柱微小的虫蛀都无所遁形。而后,依据翔实数据,结合传统营造法式,逐一修复病害部位,确保这座藏传佛教艺术瑰宝重现庄严法相。

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我市成功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录,编制的《河北承德世界遗产城市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被国家文物局批复通过。

多元融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春节期间,盛世山庄·2025年避暑山庄新春灯会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成组造型各异、美轮美奂的花灯仿佛照亮了整个夜空,30余个场景、60多组创意花灯、10万盏各式彩灯,“福鹿永昌”“水心映月”“万树园赐宴”等亮点纷呈,让游客在欣赏花灯的同时,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承德博物馆内,“文物+文创”模式大放异彩,以馆藏文物为蓝本设计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印有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的丝巾,细腻勾勒出古典景致,兼具艺术美感与实用价值;以清代瓷器纹饰为灵感的文具套装,让学生们在书写时感受传统文化熏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文化体验活动,邀请民间艺人现场教授剪纸、满绣等非遗技艺,孩子们围坐一起,在动手实践中领略传统文化魅力,让古老技艺代代相传。

强化资金保障,筑牢保护根基

充足的资金是文物保护的“硬通货”。多年来,我市多管齐下,为文物保护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深度合作,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交流合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文物工作提供有效渠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实现多元协同赋能,共谱文物保护新篇章。

我市将全面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在保护文物、繁荣文化、赓续文明中发挥文物的独特作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搭建桥梁 把握机遇
搭建桥梁 把握机遇
2025-04-20 18:55:50
城市公共自行车谢幕
城市公共自行车谢幕
2025-04-21 05:49:34
古村文韵(图)
古村文韵(图)
2025-03-24 11:43:14
一部老北京的思乡史
一部老北京的思乡史
2025-03-24 11:43:51
身边的非遗盛宴
身边的非遗盛宴
2025-03-24 11: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