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忻州日报
2023年9月,中国原创诗乐舞大秀《天下归心》在忻州大剧院首演。 本报记者 冯晓磊摄
2024年10月,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忻州市委、忻州市人民政府、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指导的大型非遗音乐剧《大河长歌》在忻州大剧院上演。 本报记者 范 琛摄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馆通古今
在市博物馆感受忻州悠长历史中经久不衰的魅力
以史鉴今
在长城博物馆触摸忻州长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文以化人
在大剧院沉浸式体验声光影艺术带来的精神震撼
千年文脉续,关键在传承
定襄县河边民俗博物馆、原平市博物馆、五台县博物馆、繁峙县博物馆、宁武县博物馆、岢岚县博物馆、偏关县博物馆、徐向前元帅纪念馆
一座座馆,承载了晋北历史名城守护文明薪火的责任
一座座馆,唤醒了黄河长城板块文旅融合的密码
一座座馆,搭建起现代城市与古老土地对话的桥梁
馆,是文明的容器
馆,是城市的会客厅
多元的场馆建设贯通传统与现代
打破空间的界限
链接着过去与未来的文明对话
从唤醒老城记忆的忻州秀容书院博物馆
到点燃全民热情的“五馆一院”文化广场
从城市书房的星火燎原
到县域文化馆的全覆盖
正是一座座“文化灯塔”般的场馆
重构起忻州的精神坐标
铸就着城市软实力的根基
作为城市名片的博物馆
为忻州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作为忻州新地标的大剧院
承载着忻州人的诗和远方
让博物馆的展柜与百姓的橱窗共鸣
让图书馆的书香与市井的炊烟交融
让大剧院的华章与街巷的烟火交响
品读忻州,热爱忻州
在一座座文化殿堂里
更好地感受忻州的文化特质、生活品质、澎湃活力
忻州市“五馆一院”
忻州市“五馆一院”由艺术中心和文化中心构成。
艺术中心由大剧院和群众艺术馆组成,文化中心由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规划馆组成。
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为5.78万平方米,分为西侧展馆和东侧展馆。西侧展馆由科技馆和图书馆组成,总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其中科技馆1.2万平方米、图书馆1.5万平方米;东侧展馆由规划馆、博物馆、档案馆组成,总建筑面积为3.08万平方米,其中规划馆8000平方米、博物馆1.2万平方米、档案馆8800平方米。
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为7.3万平方米,包括大剧院及群众艺术馆。大剧院有一个拥有1214个座位的主剧场和有529个座位的小剧场。群众艺术馆总建筑面积为6858平方米。
忻州大剧院
坐落于云中河畔,是国家甲等大型剧院,也是忻州市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外观设计以“毗卢帽”为引,将其神韵赋予建筑形态之中,反映了时代精神和忻州人文特色。大剧院及群众艺术馆共同组成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为7.3万平方米。
市图书馆
市科技馆
市图书馆位于忻府区广裕街“五馆一院”文化广场东南侧,总馆建设面积为1.5万平方米,馆内现有藏书10余万册,是一座集藏、借、阅、咨询、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可为市民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参考咨询、信息检索等多项服务,切实打造忻州市民的“文化客厅”。2023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二级图书馆”。
市科技馆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布展面积约6200平方米,共4层,与图书馆共同组成文化中心西侧展馆。
市博物馆
市档案馆
市规划馆
市博物馆位于忻州城区凤栖街以南、慕山路以东,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馆内藏品总数达到2368件(套),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直至清代的各类文物,包括青铜器、铁器、石刻、瓷器以及货币、牙雕、金银器等,是一座集文史、艺术、自然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从忻州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魅力、文物价值等方面展示了忻州的历史文化内涵。2021年12月28日,忻州市博物馆开馆;2024年8月,忻州市博物馆被评为第五批国家二级博物馆。
市档案馆建筑面积为8800平方米,市规划馆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与博物馆共同组成文化中心东侧展馆。
长城博物馆
长城博物馆位于忻州古城西侧,是一座集收藏、研究、陈列、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
忻州长城博物馆项目以长城墙体、关堡、城楼、壕沟等遗存为基础,深度挖掘其军事、边贸、地域等历史文化元素,紧扣“长城博览”特质。博物馆主体建筑以“城”作为设计理念,将建筑以“城”的方式融合于长城的城堡体系中,与忻州的历史文脉相统一。
场馆建筑独特,外形似连体式长城烽火台,内部展线似长城马道高低起伏,由内到外渗透着长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全方位展示忻州乃至山西长城产生和发展、长城建筑结构与布局、长城历史文化传说、重大战役,以及展现沿线的长城文化、长城文物保护利用、遗产保护传承、文化带建设发展、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任务,并将对忻州长城文化进行全面宣传展示推介。2023年8月底,博物馆及馆外全部工程完成。
秀容书院博物馆
秀容书院博物馆位于忻州古城秀容书院下院,设有“九原文脉”“秀容弦歌”“前贤遗珍”“百年风华”四个主展区,全面展示了忻州的历史文化脉络、教育发展以及红色革命历史。元好问《续夷坚志》、徐继畬《瀛环志略》等文献,清代秀容书院的文昌祠界画、科举考试试卷,民国时期的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以及教材等展品,诠释了“文跻九原,雅出秀容”的文化内涵。
策划:王国梁 白雪萍
文字:康馨月
设计:赵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