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个阶段,宝宝只认妈妈,母子连心不是说说而已
更新于:2025-03-25 11:39:50

当宝宝进入这个世界时,他们开始了一个了解和依恋他们主要照护者的心理旅程。通常这个角色由妈妈扮演,但爸爸、祖父母或其他亲近的家庭成员也可能成为婴儿依恋的对象。心理学家约翰·鲍比通过研究总结出婴幼儿的依恋关系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标志着宝宝对母亲的认识和情感联结方式的转变。

初识世界(0-3个月)新生宝宝的世界初到达时是模糊的。由于视力限制,他们无法清楚地辨认面孔,但对任何给予他们舒适和安全感的人都会有积极的社交反应。在这个阶段,宝宝与周边环境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感觉体验建立的:抚触、心跳的声音、和照顾者体温的温暖。寻找熟悉面孔(3-6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宝宝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辨识和偏好特定的人。他们会展现出更明显的情感反应,当妈妈进入房间时,他们可能会发出兴奋的咿咿啊啊声或是甜美的微笑。尽管宝宝此时对照护者的离开还没有明显的焦虑,但这个'有差别的社会反应'表明他们开始区分熟悉和陌生人,警觉性也在慢慢成型。

深化依恋(7个月-2岁)当宝宝接近6个月大,他们的依恋行为开始趋于复杂。孩子们意识到"客体永存",即使看不到妈妈了,他们知道她还是存在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如果妈妈离开,宝宝可能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并且可能会出现强烈的哭喊和搜寻行为。他们对妈妈的需求变得十分强烈,往往不愿和妈妈分开。

趋于独立(2岁以上)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们开始理解妈妈不在身边时并不意味着被遗弃,而是她有其他任务要完成。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如何处理分离,他们的依恋在性质上发生变化,从对妈妈的全面需要转变为伙伴关系,即一种更为成熟和稳定的情感连结。尽管如此,宝宝仍然需要妈妈的支持和安慰来安抚他们的焦虑。

虽然宝宝的依恋主要集中在妈妈身上,但其他家庭成员的参与也非常重要。通过共同照护宝宝,其他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更广泛的安全感,并且促进宝宝对环境的适应。同时,当宝宝逐渐长大,家庭成员可以通过承担一些照护工作来帮助妈妈减轻压力。

在宝宝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提供刺激丰富的环境和适宜的挑战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情感成熟同样至关重要。通过阅读、音乐、互动游戏等多种早教活动,家长可以促进宝宝的语言、社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早期教育的关键是让孩子在安全感与自我探索的平衡中探索世界。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