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以谦卑的心修炼自己,帮助别人
伟大的人,尽管功成名就,也往往会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越懂得以谦卑的心修炼自己的人,也往往越容易接近成功,越能够从成功走向伟大。
水,它总是向下,向下,可它却流成了江河湖海;山,它总是沉默,沉默,可它却在无言中耸立成一处风景;春很谦卑,它总是在凌厉的冬后悄然而至,可它却温暖了生命,催开了花朵;秋,它总是在喧闹的夏后静静到来,可它却带来了收获,带来了果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一颗谦卑的心。
中国有句古话“谦受益”,这是稻盛先生一直信守的格言。他认为,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稻盛先生在经营事业时,一直以谦卑的领导者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在他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合作的团队,并引导其走向和谐、长远的成功。
谦虚的举止、谦虚的态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资质。稻盛先生曾经说,人们往往会在取得成功、地位上升之后忘记了谦虚,变得傲慢,这个时候,“要谦虚,不要骄傲”就变得更加重要。权力与权威有时会使人道德沦丧、骄矜自大,或以高傲的姿态面对众人,在这种人的领导之下,一个团队或许能获得短暂的成功,但不能持续地成长。
古语有云,“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这句话向我们阐述了谦卑的重要性。谦卑是一种交际态度,是一种人格修为,是一种精神境界,“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02
人人都有善行,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人的内心充满至深至纯的幸福感,不是在满足自我,而是在满足了“他人”的时候,奉献于他人,帮助他人,并不仅仅只是对他人有利,终究还将有利于自己。
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容,也可以忍受简单、朴素的日子,但离开了善心,却足以让他的人生搁浅和褪色。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在别人得到帮助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得到了满足。
平时我们说起利他,听起来好像有点过于伟大,其实一点也不。给小孩吃美味的食物,希望看见妻子喜悦的表情;让劳苦一生的父母过得舒适,像这样对周围人的一点体谅、关心就已经是利他的行为了。
不论是为家人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那样细小的利他行为或者一点点延展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那样的大规模的利他行为,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无论是点滴的善心还是伟大的善举,都是拉近人与人的关系,让世界充满爱的一种途径。
人类原本具备希望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什么的善良之心,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本着利他的真心,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善行,让我们用爱与善建立起一个充满温暖的世界。
03
世上没有一个东西是多余的
所有的人都得到上天赋于的作用,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可以说每个人,每一个事物都有相同的存在的分量。每一个渺小事物都有其存在价值。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当你需要某样东西时,想起那是前几天刚刚扔掉的,此时,不免会十分后悔:当初为什么把它随手给扔了出去,现在需要的时候又没办法再找回来了……
想到这里,想起一句话:“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都各有各的用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一滴水,一粒沙,一颗石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都有它们存在的理由,都有它们自身的价值,它们构成了这个完整而丰富多彩的世界。
万物皆有所用,不管它看上去卑微得像棵草,还是渺小得像滴水。
一个人,不论你是男是女,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长相漂亮的,还是相貌一般的,出生富贵家庭,还是来自穷苦人家……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虽然微不足道,只要你充满自信,走出心理的阴影,你一样能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明媚的阳光,拥有一片美丽的绿洲。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种职业也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如果你处在社会的底层,请千万不要自卑,要紧的还是打破偏见,唤起自信,问题不在于别人怎么看,关键还是你的精神面貌如何,在于你自己,怎样按照你的实际,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一片绿洲、一片天空。
04
肉体的死法并不意味着个人真正的死去
就现代医学的角度,判定死亡有三种定义: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及脑活动停止,但这三种定义都只是指肉体上的死亡。即使肉体毁灭,就存在的基本定义来看并非完全毁灭。但是他相信,只要宇宙的意志仍然存在,那么,肉体的死去,并不意味着个人真的已经死亡,还有一种东西可以使一个人得到永生,那就是人的精神。
著名的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确,在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虽然他们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的一盏指路灯。
人的一生注定是要忙碌的,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就意味着我们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求学、赚钱、结婚、工作、直至死亡。生活是可以改变的,只是我们未曾想过去改变他,固定的生活模式让我们变得平庸、世俗。世上本没有高雅,世俗的人多了,也便有了高雅,在短暂的一生中,除了物质的追求,最重要的是,能给自己保留一点高雅的东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的一句话道出了人活着的意义。
不错,人活着就要活出一种精神,活着就要活出一番风采。
宇宙是无穷的,时间是无尽的,世界是博大的,而生命却是短暂的,每个人都如过眼云烟。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都如一名步伐匆匆的使者,当生命走向尽头时,我们如何让有限的一生留下永恒的印记呢?那就是:进取做笔,无私为墨,点在博爱之纸上便成就了永世的绝唱!
05
沉醉在无穷的欲望中才是人生中的大不幸
人们可以满足现实,但是欲望之心,却永远不会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之下驻足。贪欲让人不断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过度沉溺于贪欲的同时不知道吞噬了多少人的幸福。
你拥有多少?你缺少多少?大多数人在听到这个问题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缺少多少,却很少去考虑自己拥有多少。
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因为这是每个人都存在的欲望驱使我们只看到“好的”。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是最好的,是最美的,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景,这便是我们大家都存在的欲望。
欲望,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稻盛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不论眼前是否贫穷、是否罹患病痛,只要下定决心,谁都可以做到让自己的心灵多一些平静,让自己的人格品质和灵性多一些提高。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生活在无穷的欲望中,那这无穷的欲望将会是他人生中的大不幸。
人活世上总有各种诱惑,要学会控制欲望,光彩的世界诱惑太多,把持不住自己的心境,放纵欲望,为金钱权力,能得短暂之乐,但是必会后患无穷。
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们不能没有欲望,但也不能使欲望之心泛滥,应该学会修剪欲望、控制欲望。这是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一般人在遇到经济困难或生病时,心情往往会变得慌乱。然而,如果能及时改变自己的想法,比如,想到“穷有什么关系,三餐还有饭可吃就满足了”,人生观就会遽然改变,生存的勇气也会随之涌现。就像这样, 把欲望降到最低,你的生活将会有另一番幸福。
06
凡事都要先摆脱私心的缠绕
我想没有哪个人喜欢与受罪多交往。既然如此,人人都讨厌受罪,那就行动起来从源头上制止自己犯罪,进而使自己不再受罪。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地放下自我的利益,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创造方便,给别人带去幸福,你就有机会、有能力与忧愁烦恼、活受罪的生活说“再见”。
生活在这个形形色色的世界里,大多数人都会被世俗包围着,很少有人能心无杂念、心静如水。面对生命历程中繁杂的世故人情,每个人不免都会有些私心。但关键是,在自我的做人原则手册里,万不可让私心时时刻刻都缠绕着,否则,生活将会是一条解不开的结,最终会使自己走上穷途末路。
在人生的漫长岁月中,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人总会犯一些错。对于别人的错,我们需要用宽容去化解不愉快,而不是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的利益,什么都只为自己着想。这就是做人的一个重要原则,要摆脱私心,多为他人想想。让私心缠绕,不仅会给别人带来痛苦,也会给自己制造很多烦恼。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多一点的好处,但是私心贪心也是有大有小的。如果为了私心而做出损人害人的事,那么生命将会是没有意义的。对待任何事情、任何人,都需要摆脱那不必要的私心,善良宽容地和别人相处,这样便会得到他人的喜欢,与此同时,自己也会得到满足和快乐。
凡事都要先摆脱私心的缠绕,学会包容,学会体谅,多一分无私,多一分奉献,那么生活必定会朝着有阳光的地方快乐而幸福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