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面条是一种备受欢迎的主食,它以其丰富的种类和多样的口味,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味蕾需求。然而,关于面条的争议却从未停止。有人说吃面条养胃,也有人说吃面条伤胃,各种传言更是让人真假难辨。那么,吃面条到底是养胃还是伤胃?关于面条的那些传言又有几分可信度?米和面,哪一个更容易让人长胖?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深入探索面条与健康之间的奥秘。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的主任医师林国乐,在外科领域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指出,吃面条对胃的影响并非绝对,存在两方面的可能性。
面条伤胃的情况:对于本身患有萎缩性胃炎的人群来说,他们的胃黏膜已经出现了萎缩,胃酸分泌功能也随之减弱。而胃酸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促进营养的吸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食用碱水面,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因为碱水面中的碱性成分会进一步抑制胃酸的产生,使得食物在胃内的消化更加困难。就好像一台原本就动力不足的机器,又被施加了额外的阻力,其运转必然会受到影响。对于胃酸分泌较少的健康人群而言,虽然他们的胃功能相对正常,但如果餐餐都吃面,也可能会带来问题。面粉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较少,而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长期食用膳食纤维不足的食物,会导致消化功能逐渐减弱,就像缺乏锻炼的肌肉会变得松弛一样,肠胃的消化能力也会下降,从而容易诱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面条养胃的情况:面条属于精细食物,尤其是煮到软烂的面条,质地柔软,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当我们把面条放入口中,经过牙齿的咀嚼和唾液的初步消化后,进入胃中,它能够迅速被胃内的消化液分解,从而减轻胃肠的负担。就像给疲惫的肠胃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外衣,让它们能够更加轻松地工作。在面条制作过程中加入小苏打,会使面条呈现出弱碱性。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中和剂。过多的胃酸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引发胃痛、烧心等不适症状。而弱碱性的面条可以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就像给受伤的胃黏膜贴上了一层保护膜,起到了一定的养胃作用。因此,对于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胃酸分泌过多的人来说,吃面确实有一定的养胃作用。
面条作为我国常见的主食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从北方的炸酱面、油泼面,到南方的阳春面、云吞面,每一碗面条都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和风味。然而,一直以来,关于面条的传言却五花八门,让人难以分辨真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面条的 3 大误区。
传言 1:面汤是精华,得喝完: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煮面的汤水和面条是一个整体,认为面汤里含有面条的精华,营养丰富,所以习惯将面汤和面条一起食用。但实际上,面汤里含有较多的淀粉。在煮面的过程中,面条中的淀粉会逐渐溶解到汤水中,使得面汤的口感变得黏稠,而且味道也并不鲜美。此外,过多的淀粉摄入可能会对血糖产生一定的影响。更加合适的做法是另开一锅水来煮面,当面条煮熟后,将其捞出,再单独加入精心熬制的高汤中,并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味。这样既能保证面条的口感,又能享受到高汤的鲜美和营养。
传言 2:水开了才下面:许多人在煮面时,都遵循着水完全沸腾后才下面的原则。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面条迅速煮熟,节省时间。然而,这种做法存在一些弊端。当水完全沸腾时,温度较高,面条下锅后,表面会迅速受热,导致内部还未煮熟,而表面却已经糊化,煮出来的面条往往软塌塌的,口感不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锅底开始冒出小气泡时,就将面条下锅。此时的水温相对较低,面条能够均匀受热,避免了表面糊化的问题。在煮面的过程中,当锅内水开后,再适量加几次凉水,这样可以使面条在反复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逐渐煮熟,并且保持劲道的口感。当水再次沸腾时,面条也基本熟透了。
传言 3:太白的面不能买: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面条,有的略带小麦色,有的则比较白。于是,有人认为太白的面条可能添加了增白剂,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不利。但实际上,面条太白通常与三个因素有关。首先是面粉的质量,如果面粉的原料质量较好,加工过程中保留了较多的营养成分,那么面条的颜色就会相对较白。其次是氧化程度,面粉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较长,其中的一些成分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导致颜色变浅,看起来发白。最后是是否添加了碱,有些面条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碱,碱会使面条呈现出淡黄色,而没有添加碱的面条则会保持原有的白色。此外,面粉中可能会为了增加筋道口感而添加一定的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合理的添加范围内,通常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秦岭淮河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这句俗语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南北饮食的差异。关于米和面的争论,千百年来从未停止。那么,米和面,哪一种更有营养呢?哪一个又更容易让人长胖呢?
米和面作为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主要主食,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在这方面,两者的差异并不大。每 100 克面含有碳水化合物 74.1 克,而大米含有 77.2 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再来看其他营养素。在蛋白质方面,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比米要多一些,面粉约含有 12.4 克蛋白质,大米约含有 7.9 克蛋白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米还是面,它们所含的蛋白质都不是优质蛋白,不能作为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方面,由于米和面都经过了精细化加工,谷物原有的营养元素在加工过程中基本流失,所以两者在这些营养素的含量上也相差无几。因此,可以说单纯比较米和面谁更有营养,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那米和面,哪个更容易让人发胖呢?一项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该研究纳入了 10 万多人,对他们的主食偏好及肥胖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结果发现,与爱吃面食的人相比,爱吃大米的人腹部脂肪更低。虽然米饭和面粉的热量差不多,但面粉可以制作出的美食种类繁多,包子、饺子、酥饼、锅贴、油条等等,这些美食口感诱人,但它们的含油量及含糖量往往都不低。过多的油脂和糖分摄入,会导致热量在体内堆积,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所以,对于喜欢面食,又想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除了选择含有粗粮的面食,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提高饱腹感外,还要注意在制作和食用面食时,尽量做到少油少糖。
饮食与健康密切相关,吃面条究竟是养胃还是伤胃,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判断。而关于面条的各种传言,我们也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去分辨。至于米和面的选择,无论是爱吃米还是爱吃面,都应该尽量选择清淡的做法,并且注意饮食的均衡搭配,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素,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