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11年,黑猪跑满山
更新于:2025-03-25 20:48:21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返乡11年,黑猪跑满山

扎根蒙山深处,大学生返乡开辟生态养殖路

  ◥管庆光正在查看黑猪的长势。

  如果给你一座荒山,你会用来做什么?11年前,平邑县柏林镇北刘家庄村的返乡青年管庆光来到蒙山,承包了1500余亩山地,养殖跑山猪。在猪肉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他养殖的原生态跑山猪价格不降反升,平均卖到了68元/斤。

  3月14日,山间雾蒙蒙的,上山的路很陡,一步一滑,格外难走。过去11年,顶风冒雨,这条通往山上猪舍的路,管庆光走了无数遍。

  管庆光并不健谈,只默默地爬山。“我的猪舍就在那上面!”在山间曲折上行百余米后,管庆光伸出手,指着一处密林说。

  2014年,在省城济南工作的管庆光带着21头沂蒙黑猪,扎进了蒙山深处,开启了生态养殖的路子。那时,他才大学毕业四五年,是村中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从山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又回到山里养猪,我是头一个。”管庆光略带自嘲地讲述他返乡创业之初的境遇。

  “我是到多地调研后,看到了生态养殖良好的市场前景,才做出了这个决定。”管庆光说。意气风发的他,在起步的三年过得无比艰难,连续的亏损,让他深感无力,“成品猪卖不出去,就得继续养着,养得越肥越不好卖。人家都说我是自讨苦吃。”

  不破不立。管庆光索性从济南租了辆大巴车,拉着满车人,来山里观景的同时,免费吃猪肉。来的有熟人,也有熟人的朋友,一车又一车,管庆光让大家亲眼看到猪群的生长环境。在山中散养的沂蒙黑猪,品质是他的底气。

  一传十,十传百,2018年的中秋和春节,管庆光看到了曙光。两个节日期间的销售额,让他平了账。2019年,他辞去了工作,拿着手中的全部积蓄,开始全职养猪。

  猪舍分布在主干道的左右两侧,沿着石壁顺势搭建。拐进主干道的第一个岔口,视野豁然开朗,三五成群的黑猪,在稍缓的石壁上打盹、拱泥,这仅是一小部分。

  “去年卖了多少头猪?收入多少?”记者问道。

  “去年宰杀了1000多头,纯收入超百万元了。”最近的三五年,管庆光在济南、临沂等地,都开设了销售门店。销售渠道通畅后,他将猪群的规模一点点扩大。如今在他的养殖基地,存栏量最高时达1200余头。

  转回主干道后,上行的山路愈发陡峭,记者跟在管庆光身后,一步一步徐徐前进,和他的对话也时断时续——

  “你一年上山多少趟?平时住在山里吗?”

  “没数过,但一天至少要跑五六个来回。前几年住在山里,这两年雇了两个工人,我主要跑销售。”

  “这么陡的路,卖猪的时候怎么运下来?”

  “得先把山上的猪往下赶,再一只一只地装进运猪车里,不少费劲。”

  走完这一趟,用了半个多小时,记者早已气喘吁吁,管庆光却习以为常。歇息时,记者继续跟他攀谈——

  “准备把猪群发展到多大的规模?”

  “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这里最多可容纳3000头。”

  “你的两个门店能消化这么庞大的数量吗?”

  “只要解决了信息闭塞和渠道不畅问题,销路不用担心。真正有机的优质猪肉,不光城里的老百姓需要,农村人也舍得花钱买!现在县城周边的销量也不容小觑。”

  天色渐暗,管庆光和工人把南瓜、玉米等打好的谷物粗粮,倒在猪食槽里,散布在山石间的黑猪一拥而上。记者赶着在天黑之前下山,而管庆光则一头扎进石山里,去搜寻还未赶来吃食的黑猪。

春耕时节“春收”忙
春耕时节“春收”忙
2025-04-07 08:12:21
夺目紫焰 无惧风雨
夺目紫焰 无惧风雨
2025-04-08 13:54:19
盼了70多年的团员
盼了70多年的团员
2025-04-11 02:02:54
#不内耗的思维方式#
#不内耗的思维方式#
2025-04-11 08:05:48
儿时的香椿树
儿时的香椿树
2025-04-11 09:36:28
让阅读 成为一种习惯
让阅读 成为一种习惯
2025-04-11 09:46:28
千亩车厘子花开正艳
千亩车厘子花开正艳
2025-04-12 01:24:23
万象“耕”新
万象“耕”新
2025-04-13 16:50:18
林下生金 生态富民
林下生金 生态富民
2025-04-13 17: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