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
告别如雷鼾声 迎来香甜美梦
市二院为三十余年鼾症患者摆脱睡眠困扰
本报讯 (记者魏应钦 通讯员李琳)近日,市二院耳鼻咽喉科通过两次个性化手术,成功为一名饱受鼾症困扰30余年的患者摆脱了痛苦。术后患者不仅夜间憋气消失、鼾声明显减轻、呼吸恢复通畅,而且白天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也显著改善。 56岁的张先生长期被家人抱怨鼾声如雷,夜间常出现呼吸暂停现象,最长时间30秒,白天工作时频繁打瞌睡,开车时多次因困倦险些发生事故。尽管家人多次劝其就医,但他始终认为打呼噜不是病,直到今年体检时发现血压异常升高、心脏负担过重,才在医生建议下前往市二院耳鼻咽喉科就医。 多导睡眠监测(PSG)显示,张先生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达45次/小时(正常值<5),血氧饱和度最低降至72%,其被确诊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进一步检查发现,其双侧扁桃体Ⅱ度肥大、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厚且咽腔狭窄。由于患者上气道存在多平面阻塞,该院耳鼻咽喉科负责人高青带领医疗团队,决定为其分阶段实施个性化手术。 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并进行周密手术准备后,高青带领手术团队为患者精准切除双侧肥大扁桃体,并实施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将咽腔扩大。一个月后,经复诊确认患者恢复良好,手术团队再次为患者开展鼻内窥镜下多个鼻窦开窗术、鼻中隔矫正术及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术后配合鼻腔换药,一周后,患者鼻腔通气顺畅。 “现在每晚都睡得很踏实,早上起床神清气爽,再也不用担心打呼噜影响家人和自己的健康了。”张先生激动地说。术后复查时,张先生的AHI指数已降至5次/小时以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收缩压下降15mmHg。更让他欣喜的是,困扰多年的慢性鼻窦炎症状也同步消失。 据高青介绍,当夜间鼾声突然中断并伴随10秒以上的呼吸暂停,每小时发作都超过5次,须警惕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我国约1.7亿鼾症患者中,仅20%主动就医,而未经治疗的重度患者猝死风险是常人的3倍。鼾症患者在呼吸暂停时,胸腔负压骤增相当于承受50公斤重压,将会引发以下连锁反应:心血管系统:长期缺氧促使血管持续收缩,易诱发高血压,增加心肌梗死风险;代谢紊乱:间歇性缺氧破坏糖代谢平衡,长期易诱发糖尿病;神经系统:脑部供氧波动造成记忆功能减退,提高脑卒中发生率;消化系统:异常腹压变化易引发胃食管和咽喉反流。 高青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出现鼾声不规则、晨起头痛、日间嗜睡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另外,控制体重、侧卧睡眠、戒烟戒酒可有效降低鼾症发病风险。不规律的鼾声不是睡得香,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