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渭南日报
临渭区盈田小学教师 雷晓莉
在教育的浩渺星河中,教师如熠熠星辰,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当我们于知识的迷津中探寻方向,当我们在学生的难题前陷入沉思,当我们为班级的管理而殚精竭虑,当我们渴望思想的灯塔照亮前路,不妨翻开书卷。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也是最快的成长方式。
做持之以恒的阅读者。有句话说得好:“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对教师而言,读书可不是闲来无事的消遣,而是专业发展的一条“快车道”。看看身边那些名师,他们都在坚持做一件看似平常却意义重大的事——读书。而我作为一名教师,三年来,我坚持朗读美文,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无论多忙或多晚,我都会一遍遍地去读,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并分享在学校教师读书吧群。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不过是奔赴热爱。
做深度思考的阅读者。孔子曾言:“学而不思则罔。”作为教师,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将阅读和思考紧密结合。读书的过程,本就是不断思考和认知的过程。思考能让我们把书读“活”,是阅读的升华。我在阅读《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时,采用思维导图做笔记,通过深度阅读,加深了对复杂概念的理解,拓展了学科视野,还反思了教学方法及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每当研读教育大咖们的著作,总会惊叹于他们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还有那深厚的让人佩服的文化底蕴。
做勤于记录的阅读者。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我们要养成记录的好习惯。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生活里的快乐与烦恼,还有读书时的感悟与收获。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不管走到哪儿,笔和笔记本总是不离身,一遇到美妙的语句和观点,马上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不仅能留住一闪而过的灵感,更能帮助我们消化书中的精华,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就像常生龙先生,十年如一日,写下超200万字的读书感悟。让记录成为一种常态,让写作打开我们专业成长的云梯。
做真心热爱的阅读者。三毛曾深情地写道:“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读书,就像是一场挑战又充满享受的修行。坚持读书吧,让书香弥漫在教育的每一个角落,让阅读成为我们生命中最亮丽的底色。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过的书会融入你的气质、谈吐和胸襟。爱读书的人,看到飞鸟掠过江面,会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简单一句“好多鸟”;登上山顶,会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不只是说“山真高”。不读书的人,看世界容易迷茫;而热爱读书的人,内心宁静,面容温柔,生活也更充实。那些沉淀在心底的文字,终将化作我们的气质与风骨,支撑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就最美的教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