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奇的“磨盘草”:既是美食又可入药,见到别错过!
更新于:2025-03-26 14:26:59

在阳光充沛的南方地区,生长着许多独特的植物。例如煲汤常用的五指毛桃、鸡骨草,以及儿时常常享用的桃金娘等,它们都是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种类。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植物,它的果实与乡间用来研磨黄豆和大米的磨盘极为相似。每逢中秋佳节,人们制作月饼或馒头时,甚至会采摘这种植物的果实,沾染红色颜料后用以给月饼或馒头盖章,不仅美观,还蕴含吉祥、富贵等美好寓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深入了解的磨盘草。

在南方,磨盘草的身影随处可见。还记得小时候暑假期间,外出放牧时常常能遇见它。我们小伙伴们甚至会摘取它的嫩果当作零食,味道甘甜可口。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重温那些儿时的记忆,看看各位是否还记得它?

深入认识磨盘草

磨盘草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果实形状酷似磨盘。它还被称为耳响草、响耳草,原因在于磨盘草的果实成熟后,轻轻摇晃可以听见种子与果壳碰撞的声音。此外,磨盘草也被称作木磨子、白麻、苘麻、磨仔草,它属于锦葵科、苘麻属的一种或多年生亚灌木草本植物,与苘麻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尽管名为草本,磨盘草的植株却相当高大,最高可达两米五甚至更高。其分枝繁多,全株覆盖着灰白色的绒毛。叶片互生,正面呈绿色,背面灰白色,近圆形且边缘带有波浪状的锯齿。其手感类似于构树和苎麻,因此在野外急需纸张时,磨盘草的叶子无疑是极佳的选择。

磨盘草的花期位于夏末秋初,花朵单生于叶腋,呈黄色。果期则在秋季,即10月至11月期间,其果实轮状、形似磨盘。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为黑色。《宋史·本草图经》中就有对这种植物的描述:“苗高四五尺或六七尺,叶似苎而薄,花黄一实带壳如蜀葵,种子黑色”,与现在所见的磨盘草基本一致。

在中国,磨盘草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海南、湖南等地。它偏爱低海拔的热带地区,喜温暖、喜阳光的环境。

探索磨盘草的价值

磨盘草不仅是有价值的植物,其茎皮富含纤维,与苎麻、葛根、构树等植物相似,伴随着人类文明走过了数千年。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已经利用磨盘草的茎皮编织绳索和衣物。如《诗经·郑风》中有记载:“硕人其颀,衣锦褧(jiong)衣”,这里的“褧”字通“苘”,指的是磨盘草。这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身着丝绸衣服,外披一件由苘麻纱制成的罩衣的景象,体现了磨盘草在古代的重要地位。

磨盘草还可食用,其果实在嫩时口感甘甜,类似于地稍瓜,是许多70、80后儿时喜爱的小零食之一,根部还可以用于煲汤。除此之外,磨盘草还是一种极具药用价值的植物,其种子、果实及根部都具有一定的药用效果。

它具有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消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发热、感冒咳嗽、泄泻、中耳炎、耳聋、咽炎、尿路感染、疮痈肿毒、跌打损伤等病症。农村的老农每年夏秋季节都会收集一些磨盘草的茎叶和果实晒干或煮水,甚至煮鸡蛋食用。

可以说,磨盘草全身都是宝。当我们在野外遇到这种植物时,应当珍视它。切勿将其误认为是杂草而铲除,特别是在除草剂滥用的当下,磨盘草已变得越来越稀少。

至此,今日的文章就告一段落了。大家是否对磨盘草有了更深的了解呢?你小时候是否尝过磨盘草的果实?还记得它的味道吗?在你的家乡是否也有磨盘草的存在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