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岩”摩崖石刻书者及年代考(下)
更新于:2025-03-28 07:09:02

本文转自:广安日报

云顶寨北侧崖下的摩崖石刻(资料图片)

□邹帮平

《宋史·志卷第一百二十·职官七》有“府州军监”条:“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其后文武官参为知州军事……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即宋太祖为了避免重蹈五代军阀篡位之祸,把地方上掌握军政大权的节度使召回京城,赏赐宅邸留他们居住,给予优渥的生活,另派朝廷大臣到各地任职,号称“权知军州事”。北宋许多著名人物都曾到地方任职,如:范仲淹知睦州军州事、包拯知端州军州事、苏轼知登州军州事等。合州军州设置于北宋初年,清乾隆《合州志·卷三·职方志》:“宋乾德三年(965)平蜀,并为合州,隶潼川路。”又《卷九·官师志》:“宋置合州刺史、县令,皇祐三年(1051)置签署军事。”北宋州一级长官称知州,刺史是汉唐旧称。欧阳修贬知滁州,他在《醉翁亭记》中自称“太守”,在《丰乐亭记》中又自称“刺史”。无论太守,还是刺史,可以理解为知州的别称。关于宋代合州的规模及辖区,《元丰九域志》及《宋史》都有记载。《元丰九域志·卷第七·梓州路》:“中合州巴川郡军事……县五:中石照、中汉初、中巴川、中下赤水、中下铜梁。”《宋史·志卷第四十二·地理五》:“合州,中,巴川郡军事,淳祐三年(1243)移州治于钓鱼山。”合州在宋代属于“中”级建制州,下辖五个县。上款中“知合州军州”说明“书岩”摩崖石刻书者两方面信息:一是所处时代为宋代,二是曾经任职为合州知州。

上款中“杜书”只表明“书岩”摩崖石刻书者姓杜,并未留下具体名字,这为所谓的杜甫说留下了臆想的空间。清乾隆《合州志·卷九·官师志》记载“宋时可考者刺史一百四人”,其中姓杜的有两人:一人是天禧四年(1020)至乾兴元年(1022)出任的杜保乂,另一人是绍兴十五年(1145)至十六年(1146)出任的杜亨道。至于以上二杜中谁为“书岩”书者,因史书典籍对二人记载不详,仍然需要结合题款其他有关信息推论。

“书岩”摩崖石刻的书者到底是谁呢?笔者认为杜亨道的可能性较大。《合州志·卷九·官师志》记载杜保乂“以虞部员外郎知”、杜亨道“以右朝散郎知”,《宋史》对“虞部员外郎”和“朝散郎”均有介绍。《宋史·志卷第一百十六·职官三》:“工部其属三,曰屯田、曰虞部、曰水部……虞部郎中、员外郎掌山泽苑囿场冶之事。”又《志卷第一百二十二·职官九》:“文散官二十九……朝请大夫,从五……朝散郎,从七上……右(以上)朝官阶勋高遇恩加八大夫。”由此可知,虞部是工部下属三个部门之一,虞部员外郎掌管山川湖泊园林及冶炼。朝请大夫、朝散郎均为文散官,朝请大夫从五品,朝散郎从七品。二者均属文散官,只是品级有高低之分。但是,品级较低的朝散郎如“勋高遇恩”是可以加封“大夫”的。上款中的“朝请大夫”应该就是加封的官职,因为杜保乂或杜亨道任合州知州的时候都不是朝请大夫。对照朝官加封大夫的规定来看,加封之前的官职是朝散郎的可能性大,是虞部员外郎的可能性小,即“书岩”摩崖石刻的书者应该是杜亨道而非杜保乂。杜亨道在出任合州知州之前,确实是立了大功的。《中兴战功录》:“绍兴十年(1140)五月……錡与主管机宜文身杜亨道干办公事。”即在著名的顺昌之战中,杜亨道与大将刘錡共事,结果大败金将完颜宗弼。因为战功在前,杜亨道后来被朝廷加封为朝请大夫是完全可能的。

“赐紫”就是朝廷赏赐官员紫色官服,是一种恩赐方式。宋代严格规定官员服色,即什么品级的官员该穿什么颜色的官服。《宋史·志卷第一百六·舆服五》:“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又有以年劳而赐者……莅事至今日以前及二十年历任无过者,许磨勘改授章服,此赐紫者也。”以上说明了官员品级与服色对应规定,并且说明了“赐紫”的条件,即任职满二十年且无过的官员。杜亨道出任合州知州的时候是右朝散郎,因战功加封为朝请大夫,五品官员,本来服朱。任该职已满二十年后,经过朝廷考核合格,赐他高品级的紫色官服,即“赐紫”。

下款中有干支纪年“岁在壬寅”,杜亨道出任合州知州37年之后就是壬寅年,即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距离杜亨道参加顺昌之战42年。无论是立下战功,还是任合州知州,其年限均大大超过“赐紫”的二十年时间规定,时间逻辑也是没问题的。

“书岩”摩崖石刻的书者之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杜甫,但将杜甫的履历及其他相关信息与石刻的上下款识对比来看,是不成立的。由上款中“知合州军州”推知石刻书者属宋代,又由下款中“杜书”推知出任合州知州的有杜保乂与杜亨道两人。杜亨道以右朝散郎知合州,又有顺昌之战的功勋,按规定符合加封为朝请大夫及“赐紫”的条件。由下款中干支纪年“岁在壬寅”推知杜亨道出任合州知州之后的第一个壬寅年是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因此,“书岩”摩崖石刻的真正书者应该是南宋杜亨道,铭刻时间是1182年。该石刻为邻水县境内少有的宋代地表不可移动文物,书法大气磅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目前风化比较严重,上下款字迹逐渐磨灭,“岩”字右下角已经脱落。

另外,《民国新修合川县志》第十七册《金石》记载“杜应可等追饯任子长石刻”,时间为乾道戊子年,即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杜亨道有长子杜应臣,杜应可与杜应臣字辈相同,所处时代及地域也相同,应为杜应臣的胞弟或族弟。

新书架
新书架
2025-03-24 11:43:21
青山有幸埋忠骨
青山有幸埋忠骨
2025-03-24 11:43:37
春分·花事
春分·花事
2025-03-24 11:43:44
在典籍里探寻春天
在典籍里探寻春天
2025-03-24 11:43:50
一部老北京的思乡史
一部老北京的思乡史
2025-03-24 11:43:51
春天的颜色
春天的颜色
2025-03-24 11:43:53
内有乾坤的诸葛碗
内有乾坤的诸葛碗
2025-03-24 11:43:55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2025-03-24 11: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