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因贪官而亡国的朝代:刘瑾、钱宁与魏忠贤
更新于:2025-04-03 07:58:56

清朝有个叫赵翼的文人,他撰写了一部名为《廿二史札记》的史料。在这部著作中,赵翼站在后来人的角度总结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权力是腐败滋生的温床,越是绝对的权力越能助长腐败现象的出现。

在说起明朝的官场贪腐现象时,赵翼将一众贪官污吏网罗在一起,将他们归类为“其富骇人听闻”的特殊群体。榜上有名的,总共有八个人,其中五个人是没有后代的太监。

那么,这五个巨富太监分别是何许人也?

王振和李广所贪之资,比之正德朝的刘瑾只能算作九牛一毛。到了刘瑾当政这当口,文武百官依旧要到刘太监府上报道,不过他们报道的门槛费已经从一百两白银提高到一千两。后来刘瑾家被查抄时,官差从他家搜出“大玉带八十束,黄金二百五十万两,银五千万余两,他珍宝无算”。

当然,赵翼统计的数字,与其他时期的史料略有出入。根据嘉靖朝《继世纪闻》的记载,刘瑾的家底总共折“金共一千二百零五万七千八百两,银共二万五千九百五十八万三千八百”。外国人曾在多年前的《华尔街日报》里公布刘瑾的家产,采用的史证便是《继世纪闻》。统计的结果是刘瑾总共贪污了白银1200万盎司,黄金2.59亿盎司。

但若据此说刘瑾家里有两亿多白银,着实有些令人费解。通过文献可知,刘瑾时期明朝一年的税收仅在几百万两左右,刘瑾从政时期贪污国家几十年的财政收入,这种说法未必具备可信度。相比之下,《明通鉴》里的说法详实得多,“金银累数百万,珠玉宝玩无算”。可即便是几百万两,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天文数字,也足可抵充国家的一年财赋了。

相比之下正德朝的另一位大太监钱宁就低调得多了,在他家被查抄时,朝廷仅搜出了十万两黄金和三千箱白银,远不及刘瑾那般夸张。

那么,明朝最能贪污的宦官是刘瑾吗?

未必。

明朝最后的权宦魏忠贤,其权力在历代权宦中堪称第一人。虽说赵翼并未统计出魏忠贤究竟有多少身家,但根据他所给出的定律来计算,魏阉“其权胜于瑾,则其富更胜于瑾可知也”。

账和帐区别
账和帐区别
2025-03-25 17:26:56
桂花有哪些功效
桂花有哪些功效
2025-03-26 14:37:28
指甲应该怎么剪
指甲应该怎么剪
2025-03-26 14:37:58
什么是体脂率
什么是体脂率
2025-03-26 14: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