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3个变老表现,从睡觉开始!若是一个都不占,说明你还年轻!
更新于:2025-04-06 22:34:36

岁月这把 “杀猪刀”,谁都躲不过,衰老是人生必经的旅程。但你知道吗?衰老可不是从脸上的皱纹、松弛的皮肤开始大张旗鼓宣告的,很多时候,它早就悄悄在我们睡觉时留下了痕迹。作为在医院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我见过太多人从活力满满走向衰老,而睡眠中的细微变化,往往就是衰老吹响的第一声号角。今天就来聊聊,睡觉时身体出现哪些异常,说明衰老已经在慢慢靠近了。

睡眠不深:美梦不再,疲惫常伴

曾经一觉到天亮,醒来神清气爽,如今却频繁做梦,睡眠浅得像浮在水面,早晨起来总觉得没休息够,仿佛被疲惫狠狠 “黏” 住。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突然醒来,望着漆黑的房间,怎么也睡不着;或者醒来后,脑海里全是稀奇古怪的梦,可身体却像没睡过一样沉重。这可不只是简单的失眠或压力大,很可能是身体在悄悄告诉你:它不再年轻啦。

我接诊过不少五十多岁的患者,他们常常皱着眉头跟我抱怨,现在睡觉就像 “蜻蜓点水”,动不动就醒,想进入深睡眠简直难如登天。有位坐办公室的女性患者,以前睡眠质量那叫一个好,沾枕头就着。可随着年龄增长,晚上睡觉就像被施了 “浅睡咒”,迷迷糊糊,还没睡踏实就醒了,第二天整个人都像霜打的茄子,没精打采。

为啥会这样呢?原来,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生物钟就像老旧的时钟,开始 “走不准” 了。特别是深睡阶段,脑波和生理活动不再像年轻时那般平稳。正常的深睡期就像给身体按下 “修复键”,能让身体得到充分恢复。可衰老的身体渐渐失去调节深睡眠的能力,只能在浅层次休息,白天自然没精神。这和大脑中褪黑激素分泌水平降低脱不了干系,褪黑激素就像睡眠的 “引路人”,年轻时分泌得多,能帮我们快速进入深度睡眠。但年纪越大,它分泌得越少,深睡眠就变得不稳定,就好比原本宽敞的高速公路,慢慢变窄,通行变得困难重重。

要是你最近也总感觉睡不实,凌晨醒来就难以再入睡,不妨试试改善睡眠的方法。比如每天傍晚去公园散散步,让身体微微出汗;晚上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早上在同一时间起床;睡前别玩手机、看刺激的影视剧,给大脑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不然,长期睡眠浅,免疫力会像坐滑梯一样下降,内分泌也会跟着 “捣乱”,各种健康问题就会找上门。

睡觉抽搐:身体的 “异常跳动”

正做着美梦,突然大腿、手臂或脚趾不受控制地跳动、抽筋,把自己从睡梦中 “拽” 醒,你有没有过这种惊悚体验?这种情况在年纪稍大的人里很常见,但有些年轻人也会遇到。一开始可能只是偶尔 “抽一下”,后来就变成持续抽搐,把好好的睡眠搅得 “天翻地覆”。

有位干了一辈子重体力活的老工人,每次跟我说起晚上睡觉就唉声叹气。他说,一到夜里,腿部就像装了个 “小马达”,老是抽筋,特别是快入睡的时候,小腿突然一阵剧痛,疼得他直冒冷汗,一晚上要被疼醒好几次,根本没法好好睡觉。起初,他以为是白天干活太累,肌肉疲劳,可休息了好久,症状不仅没减轻,晚上反而更严重了。

从医学角度看,这和老化过程中的神经退行性变化密切相关。人上了年纪,神经系统就像老旧的电线,开始出现传导功能减退的问题。支配肌肉的神经在过度疲劳后,没办法正常发出让肌肉放松的信号,肌肉就会不自主地抽动、痉挛。而且,这种肌肉抽搐在晚上安静的时候更容易发作,周围没有其他干扰,神经系统的不稳定就暴露无遗。

除了衰老,缺乏钙、镁、钾等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会导致这种情况。年龄越大,人体吸收这些微量元素的能力越弱,血液中的矿物质浓度发生变化,肌肉就会 “抗议”,出现不适。要是你也有类似经历,千万别不当回事,可以多吃点牛奶、豆制品、坚果等富含钙、镁的食物,或者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矿物质,缓解症状。

频繁起夜:夜晚的 “厕所之旅”

半夜睡得正香,突然被尿意 “叫醒”,不得不迷迷糊糊爬起来去厕所,一趟又一趟,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这是不是很多中老年人的烦恼?早上醒来,感觉身体被 “掏空”,疲惫不堪,仔细想想,是不是夜里频繁跑厕所了?

有位工作繁忙的中年男性患者,总是熬夜加班,作息不规律。他说,近一年来,晚上三四点准会被尿意 “闹醒”,就算睡前很少喝水,也忍不住要上厕所,一晚上至少两次。一开始他没在意,以为是饮食或其他原因。可时间一长,睡眠质量直线下降,白天工作也没精力,才惊觉身体不如从前有耐力了。

这其实是年龄增长带来的 “副作用”,膀胱和尿道功能逐渐减弱。年轻时,膀胱像个大容量的 “储水桶”,储尿能力强,夜里基本不会被尿意打扰。但年纪大了,尤其是五十岁以上,不管男女,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随着激素水平变化,膀胱和尿道肌肉控制力下降,频繁起夜成了常态。进入更年期的女性,荷尔蒙水平波动,夜间起夜情况会更严重。男性也不例外,前列腺增生患者,晚上常因前列腺肿大,尿频不说,还排尿不完全。

要是你发现自己晚上总往厕所跑,可别不当回事,这可能是衰老的信号。平时可以减少晚上的饮水量,别吃太咸,避免长时间憋尿,这些小习惯能有效缓解症状。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