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批AI受害者,是中小学语文老师
更新于:2025-04-07 14:03:10

打开潘多拉魔盒

春初的湘南,初中语文教师肖雨上完语文课,回到办公室开始批改学生们今天交上来的作文。

“老槐树?”肖雨在心里感慨,学生使用这个意象,挺老派。继续翻阅了几本作文册,肖雨开始觉得不对劲。

她先是留意到,“老槐树”这个喻体和相似的句子,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几名学生的作文中。而后,她开始发现像“老槐树”这样孩子们共用的比喻越来越多。

此前,肖雨曾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说,可以用AI协助写作文。但现在看来,孩子们分不清“协助”和“照抄”的区别,一切都失控了。

肖雨不是唯一要和AI作文周旋的老师。

随着AI智能助手逐渐普及,DeepSeek、豆包等AI工具也被用到了中小学生作业辅导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中小学语文教师发现,收上来的作文作业里,出现了AI生成的痕迹。这一现象,正在逐渐逼急语文老师们。

互联网上,一些中小学的语文老师发帖诉说过自己批阅到“AI作文”的困扰。

一名IP地址为北京的小学教师发帖讲述,2024年开始,她发现很多作文存在严重套作的情况。此外,一些文段出现了不合理的错别字逻辑。比如“措手不及”写成“猎手不及”。

“正常错别字的逻辑是,知道措手不及这个词,但是不知道是哪个‘措’;写诚‘猎’字,更像是不知道这个词,抄的过程中认错了。”

这位老师说,此前,学生上网抄作文很容易被证实,因为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原文,老师可以有理有据地告诉孩子,老师知道作文是抄来的,建议他们尝试自己进行写作练习。

而如今,这位老师这样描述自己的困境:“我做老师的原则是,在有确切证据之前,都选择相信孩子。AI的出现真的会让我担心我的信任被辜负。”

在互联网上,她还分享了自己第三次在学生作业里批改到同一篇作文的无力感。

评论区里,更有网友遭遇了更加离奇的情况:“当我改完十二篇一样的作文时,我已经失去所有的力气和手段。”

回溯起来,肖雨是在一个月前不小心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在湖南,2025年是肖雨入职这所乡镇中学的第一年,她接手了一个初三班级的语文课。距离孩子们参加中考,还有3个月左右时间,可肖雨发现,孩子们在语文作文上能力欠缺。

按照通用的教学评估标准,初中作文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一名初三的考生,只要能在规定篇幅内,完整讲述事件,表达清晰,再嵌入一些优美的表达,便可以在中考中获得中上等的作文得分。

不过,肖雨发现班上的学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无法得到作文分数。他们会以一种近乎放弃的方式完成作文。这些作文缺乏规范的书面语表达,充斥着口语化的语句,再则,欠缺完整的叙事,更多时候,学生会翻来覆去地写“要坚持”“要努力”这样的口号。

面对30多名和语文作文基准线隔着大段距离的学生,肖雨感觉分身乏力,无法挨个针对每个学生的特质进行辅导——留给她的时间太少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想到可以用AI辅助教学。一堂作文课之前,肖雨上网给学生们找作文。她需要一篇能呈现规范的起承转合结构,又方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学习和理解的范文。可是,翻遍了能找到的网络资源和教材,她也没找到满意的范文。

于是她开始求助AI。

打开AI助手,肖雨输入作文主题和写作要求。数秒钟后,AI生成了一篇符合要求的600字作文。不仅有基本的起承转合,而且没有使用生僻词汇,叙事过程中,还有侧重地对一些细节展开描写,这些都踩中了肖雨的教学重点,为她后续的作文课讲解提供了准确的范例。

在此之上,这篇范文还在描写中埋入抒情,隐忍克制,让肖雨看得出神。

完成那次作文讲解后,肖雨有了新的想法:既然AI具备这样的作文能力,她为何不利用AI来帮助学生们提升语文作文分数。

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她把几篇学生的作文习作敲成电子文档。把这几份文档“喂”给AI,她指挥AI根据自己的修改意见润色作文。不消几分钟,AI就完成了肖雨交给的任务。而后,肖雨把学生喊到办公室,讲解了一遍修改思路后,把AI润色后习作发给了学生,要求他们回去“好好消化”。

图 | 肖雨的办公桌

随后的语文课上,肖雨正式向学生们介绍了把AI作为写作工具的方法,让学生们尝试着驾驭。她想着,这样可以让那30几位平时写不出作文的学生,通过学习AI写作的作文,领会如何在考试时写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没想到正是这堂课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

 “后半夜烧退时,父亲靠在长椅上打盹,鼾声断断续续。母亲把我发凉的手拢进她粗糙的掌心,体温透过层层老茧传来。走廊尽头传来早班护士的脚步声,晨光浸过磨砂玻璃窗,在消毒味道的空气里勾勒出三个依偎的影子。”

这是肖雨收上来的学生作文中节选。单是一个“拢”字的用法,就超过很多初三学生的写作水准。上交这篇作文的,是一位此前写作文难以通顺叙事的学生。

 “那支老式水银体温计至今收在我的抽屉里,玻璃管里凝固的银柱永远停在39.2℃。每次发烧时父母轮流守夜的画面总在眼前晃动,他们眼里的血丝比任何刻度都更精准地丈量着爱的温度。在这个总用电子仪器测量一切的时代,有些温暖永远无法被数字计算。” 

批改着这些作文,肖雨生出了一种拧巴的心情。

作文的遣词造句越是惊艳,她就越是担忧。

看着学生作文中充斥着的“老槐树”与“第三颗纽扣”,和那些一眼惊喜而又互相重复的语句,肖雨陷入了自我怀疑。

她回忆那天的课堂。当她讲完可以借鉴AI完成作文作业的想法,班级一下骚动了起来。慌乱中,有学生提起了AI助手的名字。

她恍然大悟:或许是学生们会错了意,误以为老师允许大家用AI来生成作文作业,为此才感到惊讶。作为初三的学生,在老师没有留意厘清概念的时候,很多人混淆了“借鉴AI学习写作”和“让AI生成作业”的边界。

在肖雨理解中,乡镇学校的学生很多家长在外打工,如果让孩子放开了使用AI,在家庭里,孩子们缺少家长的指导,面对AI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写的作文会和AI越来越像,甚至完全依赖AI写作。

图/视觉中国

批改完作文作业,肖雨第二天在课堂上严厉地提起了这个现象,她要求学生们不可以照抄AI的作文,不要成为被AI驱使的机器。 

一方面,中考在即,作为语文老师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负责,借鉴AI,可以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但另一方面,作为老师,她也要考虑这样的教育会否对学生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如果他们从小就用AI代替自己写作,那他们会失去感受力和想象力。” 下了课,肖雨感觉自己陷入了两难。

用AI替孩子写作业的家长

王耳是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她的女儿“多多”自上3年级开始,正式接受学校语文课的作文训练。 

王耳回想起来,替女儿多多写学校布置的作文作业已经很久了。刚开始,王耳总会不小心在字里行间露出“大人”的痕迹。这导致有时候作文会被孩子的老师退回来要求重新完成。

2025年1月份,王耳和另一位学生家长闲聊时,意外得知对方也在替孩子写作文。

和王耳不同,对方借助AI,作文作业写得又快又好。只要要求AI在语言习惯上接近小学生,AI就能模仿儿童的语言习惯来写作。和王耳一样,这位家长也帮忙孩子应付学校里誊抄文本、做PPT、剪辑视频等作业,为的是给孩子留出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王耳坦言,之所以主动让孩子用AI写作文,并非是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曾经做过儿童文学编辑的她,在孩子的语文教育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对孩子未来练就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有着很高期待。

孩子一岁多开始,王耳就频繁带着孩子去儿童剧场观看演出。孩子读到二年级的时候,王耳还把女儿送去上课外的比较文学阅读课。 

归根结底,她想保护孩子远离应试作文的思维惯性。 

一切要从两年前的一次作文作业说起。

2023年9月,多多升读3年级。有一次,多多完成学校的作文作业“一个小水滴的旅行”时,在没有大人协助的情况下,兴致勃勃地创作,最终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 

王耳那刚学会遣词造句的女儿,写小水滴顺着河流流出了公园,经过黄浦江,经过一路奇妙的旅行之后,小水滴变成了一个雨滴,从空中坠落,汇入大海,结束了这场漫游。置身海洋之中,多多还发挥想象力写了一段小水滴的心理描写,讲述小水滴如何发现自己置身海洋之中,又是如何区别自己与大海。 

图/视觉中国

王耳看过那篇作文,颇为欣赏。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发挥想象力,文从字顺地记录下脑海中想象出来的故事,已经说明孩子在中文训练上颇有成果。 

然而,学校的老师却不太认可这篇作文。批改回来的作文本上,语文老师用红笔布下数道红线,把孩子笔下小水滴如何发现自己置身海洋之中,又是如何区别自己与大海的语句压在底下。根据老师的批注,这些语句被判定不适合出现在作文之中,因为其“承上启下”的功能不明显。 

这样的结果,让王耳感到惆怅。因为好不容易培养出女儿的文学审美趣味,看起来不符合学校的要求。

她害怕还在学习感受和表达的孩子,会因为要满足作文的要求,逐渐变得畏手畏脚,不会表达。

 “如果小孩写出来的东西一直被驳回,那她可能会丧失掉一些关于文学的信心。”王耳说。 

为避免孩子受应试作文的思路捆绑,同时为孩子争取更多休息时间,王耳开始替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作文。

往往是她和女儿商量着先写一遍,然后让女儿誊抄一遍上交。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会让孩子领会一些应试作文的写作规律,以更好地与“自留地”写作区分。 

尝试使用AI完成作文作业后,王耳立刻意识到, AI可以用数秒钟生成一篇接近儿童语言习惯,且符合老师语文审美的作文。这依赖于每次学校布置作文时,总有一些硬性的要求。比如文章分几段写作,每个段落写什么。这可能会限制孩子发挥,但对于AI,这些都是非常明确的指示词,倒也省去王耳理解题目、拆分题目后翻译给AI听的功夫。

王耳发现,女儿会用自己的审美判断AI的遣词造句。

一次,学校布置的作文题目是“我的乐园”。选择写作方案时,王耳提议女儿选择“在黄浦区图书馆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多多一口否决:“太做作了。”检查AI的作文时,读到一句浮夸的排比句,多多当即怪叫着大声朗读了出来,把这段当作笑话。 

和众多家长一样,王耳知道在学校里获得优异成绩对于今后升学道路的重要性,所以,她想尽办法在作文上配合好老师,也让孩子轻松一些。 她也会让多多努力跟着揣摩能获得高分的写作方法。例如,启发孩子去思考,选择滨江公园一角作为写作素材就不错,既可以写野餐、骑脚踏车等活动,还能将作文立意拔高到亲情与感受自然。

 “不管孩子在外面吃得有多饱、多好,学校里的东西一定要应付好的。”王耳感慨。 

一年前那个有关小雨滴的故事细节,多多和王耳都已经不记得了。小雨滴在世界畅游过的唯一痕迹,是静静躺在电脑里一个电子作文文档,经过修改,文章字里行间已难以寻觅孩子当时的心境。

引导孩子到汪洋中汲水

在广东佛山一所社区学校,教师张娟开设了一门公益AI应用文写作课。课堂自2025年2月底开课,如今已经有了20多名学生,最小的孩子读小学3年级,最大的学生正读初一。

开办这堂写作课,张娟一开始就思考着如何在AI时代引导孩子们得当地使用这个智能助手。在她看来,用好了工具,不仅可以启发审美,还可以提高效率。

每次上课前,张娟都会给学生们发一张问题记录表,引导孩子们感受和思考自己最真实的情绪与想法,再据此使用AI进行润色完善。

图 | 学生填写的观影感受记录表

课程近半的时候,张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写电影《哪吒2》的观影感。一位学生提交的记录表格显示,他喜欢片中的反派角色“敖闰”,但到写作文时,因为缺乏素材积累,难以展开讲述。

在张娟的摸索中,如何引导因为“无米下锅”而写不出来作文的学生使用AI积累写作素材,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素材是孩子们写作灵感的基础。于是,张娟开始指导学生用AI来搜索敖闰的角色人物小传。加深了对人物设定和人物经历的了解后,孩子对于人物的感受会更丰富,写作文时也有更多的感受可以表达。

在张娟看来,AI拥有的,不仅是一桶水,而是一片海。和自己相比,AI更博学也更高效。作为老师能做的,或许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会正确地从海里汲取自己所需的水。

目前看来,引导孩子们用AI学习写作,张娟的尝试小有成效。

以一种模拟写作的心态,张娟尝试让孩子们把自己写的作文“喂”给AI,要求AI生成不同语言风格、不同写作视角的同题作文。

只需要数十秒,有的学生,就看到了自己作文行文更加幽默的版本,也有的孩子看到了AI模仿科幻作品《三体》的文风,跟自己同题写作的文本。

利用AI,张娟的学生们也看到了如何翻转视角写作。比如,当写喜欢的小猫时,可以用小猫的视角,去描述它眼中的自己。顺着这个思路,AI会怎么写,成品看起来会是什么样的。

曾经有学生告诉张娟,上这堂作文课,让他们确定,用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件事可以很有趣,而他们的想法也是有意义的。

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在学校面对作文作业们已经学会收起自己真实的感受——那被老师判定为不重要——转而机械地去写下老师想要看到的事物。

“当老师嘛,必须得把所有的坑都踩过一遍,再找出那条相对平坦的路把它指给学生。”肖雨说。

*文中人物信息有模糊

来源:AI故事计划

《奥尔特曼传》
《奥尔特曼传》
2025-03-25 09: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