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太阳暖得刚刚好,连风都带着点温柔。太平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最近却热闹得像是提前过节,操场上加快了脚步、篮球场传来此起彼伏的口号声,整座校园仿佛成了一口烧得正旺的大锅,沸腾了。
说起来这阵势,不是小打小闹的日常体育课,而是为了备战一场关乎荣誉和汗水的较量——学区运动会。这场一年一度的“较真”活动,不光孩子们全情投入,连老师们也都动了真格。整个校园,从课间操到放学后,都能看到训练的身影,像极了春耕时节的农田,每一寸都不能懈怠。
在操场的一角,最吸睛的当属那群短跑小将。他们个个神情专注,像猎豹盯住猎物,一声令下,瞬间冲出起跑线。别看他们年龄不大,爆发力可是一点不含糊,直叫人忍不住多看两眼。而那边长跑的队伍则更显坚韧,一圈圈绕着操场奔跑,汗珠顺着额头往下淌,也没人抱怨一句。仿佛他们心里都明白,长跑不靠一时的冲刺,而靠日复一日的积累。
靠近篮球场那块地,动静也不小。郝清福校长亲自上阵,和林德民老师一搭一唱,一个讲技战术,一个纠动作。学生们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运球、传球、上篮,每一个动作都追求精准到位,仿佛下一秒就要在比赛中得分。篮球在地上“咚咚”地响,像是在为他们的热情打着节拍。
再看那边的田径区,一组同学正在练跳高和跳远。那场面,有点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助跑、起跳、腾空、落地,每一步都不含糊。有位同学跳完还回头比了个胜利的手势,底下的同学立马鼓起掌来,一时间气氛热烈得像是提前开了赛。
投掷项目这边也是另一番景象。张宗玄老师站在一边,正示范如何用腰发力把实心球抛得又远又稳。“手伸直点,身体别往前倾,想象自己是在投掷一个重重的希望。”他说的这话听起来像玩笑,却让学生们一下子找到了感觉。每一记投掷都似乎更有了点力气,也多了点方向。
别看这些训练看似枯燥,孩子们却练得带劲儿。特别是那帮练俯卧撑的小伙子,个个胳膊上筋络分明,动作整齐划一。训练中听不见谁抱怨苦累,只有“来,再来一组”的坚定和执拗。有个孩子训练完,裤腿上沾满了泥,脸上的笑却特别真,那种满怀希望的样子,谁看了都忍不住感叹一句:“这孩子,将来不简单。”
这段时间,张宗玄老师几乎成了学生心中的“主心骨”。训练场上,他穿梭于各个角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纠正动作,还常常端着水桶为孩子们送水。很多学生都说:“张老师比我们还拼。”一句话道尽这位老师的敬业与可亲。
今年这场运动会的备战,和往年略有不同。一方面,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推进,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正被重新认知。家长和老师都愈发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而不再一味追求“坐在教室里不动就是好孩子”。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仅是句老话,更是当代生活的真理。
而太平镇中心小学的这些孩子们,正是借着这一股东风,开始在校园中释放青春的能量。他们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咬牙坚持,都像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不在成绩单上,而在跑道上,在投掷的每一次出手中,在一次次跳跃之后的落地声里。
不久前,教育部发布数据指出,全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已有所下降,体育活动时间普遍增长。有学者分析认为,这与学校积极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密不可分。而在太平镇中心小学这个看似普通的小校园里,也正悄然上演着一场属于新时代的教育变革。
有人说,运动会只是走个形式,图个热闹。可真进了训练场,谁还会这么想?孩子们脸上的坚定、老师眼里的期待,还有那不时响起的欢呼声,都足以打破这种偏见。这里不是秀场,而是真刀真枪的较量,是青春最真实的模样。
当然,过程不是一帆风顺。有学生因为动作不到位被“返工”几十次;也有同学因为体能跟不上,练到一半瘫坐在地。可没人轻言放弃,身边的伙伴会递上一瓶水,老师也会拍拍肩膀鼓励一句:“慢慢来,你能行。”
每一个角落都藏着小故事,每一次练习都藏着大成长。哪怕最后没有拿到名次,孩子们也收获了比奖牌更珍贵的东西——一种不轻易服输的劲头,一种为目标拼尽全力的态度。
青春就是这样,不怕摔跤,就怕错过机会。希望那些在操场上拼尽全力的小身影,都能在即将到来的运动会上,给自己一个满意的交代。比名次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热情不减,斗志不熄,未来的路,也会越走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