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你听说过“用六把钥匙就可以锁住世界”的夸张言论吗?其实这并非夸张,而是世界地理里,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
就像所有的门后都有金子,但是门却被锁着,只有金钥匙才能打开。世界运输的大门被锁着,能打开它的“金钥匙”就是指六个运输通道。
这六个运输通道,不仅掌握着全世界运输的“命脉”,令人没想到的是,它们还被掌握在小国家手中,甚至其中有一个通道,就在我国南海边。
看到石油二字,你会不会想起中东一词?没错,霍尔木兹海峡正是在这纷争不断的地方。
中东地区盛产石油,可石油这种资源又不能在当地自产自销,运输出去才能“富上加富”。这就不得不让霍尔木兹海峡来“帮忙”运出了。
要知道,霍尔木兹海峡的地理位置是较为尴尬的,从地图上能看出,它夹在波斯湾和阿曼海中间。因此在管理上,就由北部的伊朗和南部的阿曼两个国家进行管理。
从综合实力上看,伊朗在中东还是不错的,但也仅限于中东。阿曼,就实实在在是一个小国家,如果不是专门了解,他普通到可以让你在地图上忽视。
作为一条“人造”运河,巴拿马运河担得起“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称号。
巴拿马运河作为一条船闸式运河,沟通了美州和亚洲、欧洲,在世界运输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没路走,啥也干不成,航路也是如此。要是能有路穿过,贸易不成问题。因此,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间造一条“路”的想法,在十六世纪就出现了。
可是造“路”实在是太困难了,经历了不少的努力,终于到了十九世纪,这条“路”造出来了。
巴拿马运河的建成,意味着人们的贸易更加便利。从太平洋过去大西洋不必再绕远路,甚至可以作为其他航线的中转站,实在是一桩好事。
不过,尽管巴拿马运河地处巴拿马,可它的管理权却不在巴拿马人手里,而是在美国手上。说白了,运河看似对世界贸易有好处,实际上最大的好处都让美国占了。
意识到这之后,巴拿马人民开始走漫长的回收权力之路。终于在十九世纪末,巴拿马才真正成为运河的控制者。
不过巴拿马总面积也就不到八万平方公里,国家面积上确实是小国。
掌控巴拿马运河之后,为了获得收益,巴拿马得想点儿办法。最有效的,也是最快的方法就是过“河”交钱。毫无疑问,这费用高得离谱。不过,不交绕路花费更多,比较起来还是老老实实交吧。
作为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水道,苏伊士运河减短了欧亚之间的路程。有了它,不用再去非洲好望角绕圈。
据说世界海运贸易额的7%都是通过苏伊士运河,可见,苏伊士运河被称为“世界航海的咽喉要道”不假。
不过,苏伊士运河的历史也充满了政治博弈。
从埃及换到法国,再从法国再换到英国,又从英国回到了埃及,管理苏伊士运河的权利经过好多次交换。
虽然埃及因其金字塔等建筑出名,让人误以为它很“高大”,但其实从综合实力看,埃及在全球各国中也不算是大国,顶多是非洲最强的国家。
曼德海峡离苏伊士运河不远,不过因为苏伊士运河的风头过盛,大众对它就显得“不太关注”。
“曼德”这个词,来源于阿拉伯语中。传说曼德海峡总给航行带去危险,让旅客因畏惧而流泪,所以当时人称其为“泪之门”,也就是“曼德”。
从地理位置上看,苏伊士运河在北,曼德海峡在南,如图所示:
不过,曼德海峡与苏伊士运河是相互“要挟”的“欢喜冤家”。
曼德海峡是苏伊士运河的“拦路峡”。如果船从欧洲通往印度洋,幸运过了苏伊士运河,一旦曼德海峡“伸一脚”,出阻碍,船就别想再进印度洋了。
那曼德海峡由谁管着呢?因为曼德海峡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所以现在由吉布提、厄立特里亚、也门三小国家共同管理。
作为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每年从直布罗陀海峡通过的船只难以计数,直布罗陀海峡俨然成为最繁忙的海运通道之一。
直布罗陀海峡之所以被称作地中海的“生命之源”,是因为它的存在使得地中海不会变成一个“含盐量超标”的区域,也因此提升了地中海地区的经济地位。
在十八世纪前,直布罗陀海峡主要由摩洛哥和西班牙控制。西班牙不必说。摩洛哥可能在非洲排名靠前,但是放到世界各国中,确实不大。
因历史、现实原因,目前直布罗陀海峡是由西班牙和英国暂时接管。
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就是在我国南海附近的海峡,又被称为“亚洲国家的海上生命线”。想必大家对这个海峡是熟悉的。
马六甲海峡连接着亚洲、非洲和欧洲,在地理位置上,也好像处在“十字路口”。更有趣的是,它处在两个岛屿中间。
要是从地图上看,就觉得疑惑,为啥不从其他地方航行?专从两岛之间过。
这其实是经过无数航海人的牺牲,各种经验积累换来的,马六甲海峡是考虑了所有因素下最适合航行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跟中国最关系紧密的一条海峡,跟中国来往的许多船必经马六甲海峡。
当然,韩国、日本一些亚洲国家进出口,也必须经此峡,所以,“亚洲国家的海上生命线”非马六甲不可。
马六甲海峡现在的管理国像是“三权分立”。这三个国家也都不大,一个是马来西亚,33万平方公里;一个是印度尼西亚;还有一个是新加坡。
纵观以上六个海峡,无不在世界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
信息来源:环球网 《“六把钥匙锁世界”,中国攥着几把?》201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