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过程发生,就是结果的意义。
读完陈海贤老师写的《了不起的我》,全书16.3万字,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自我发展是一场无限游戏。
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提到:
有限游戏,是以取胜为目的,以竞争为手段,无论输赢, 游戏都会停下来。
无限游戏,是以延续为目的,关键是不能让游戏停下来。
而自我发展,就是一个无限游戏的过程,关键是,不能让它停下来,人生就有无限种可能。
读完这本书,我至少有10多点收获。
但为了最后删减出3点,我在整个过程,不断反问自己:哪个更重要?哪个对我帮助更大?对别人帮助更大?
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删减,最后总结出3个对自己启发最大的点。
1 课堂分离,减少内耗
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想过,能解决自己什么问题。
直到阅读到课题分离的主题,正好解决我当时遇到的困难。
我经常会因为考虑别人的感受,然后隐藏了自己的真正观点,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工作。
在家庭,因为孩子出生,除了我们夫妻,现在多了3个大人,都是老婆的兄弟姐妹。
人一多,有的生活习惯我没法接受,但是我却不敢说,担心伤害到他们,独自忍受退让,可是就是很累。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气。
当我学了课题分离之后,我明白自己其实是因为害怕冲突,希望关系和谐。
我也清楚,我提出观点和建议,对方不见得会和我冲突,反而会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
甚至,我更明白,我提出建议是我的课题,对方无论是接受还是反对,这都是对方的课题,我无法决定。
于是,我现在会开始主动沟通,尤其是我观点不一致的方法。
就这样,家庭内耗少了,更加和谐了。
我有朋友欠我钱,沟通过,但是我担心对方经济压力太大,所以一直没有再次沟通,怕影响我们的关系。
后来我也明白,我主动沟通是我的课题,他怎么解决是他的课题。
于是,我又一次主动沟通,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做销售的时候,无论是卖课还是招商,我想主动私聊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别人怎么看我,被拒绝了怎么办?
尤其是沟通牛人的时候,更有压力。
了解到课题分离后,我也清楚,主动沟通是我的课题,对方认可与否,是对方的课题。
于是我当时直接私聊了一位牛人,想推荐我做的项目,没想到对方约好时间,我们深度沟通。
即使没有立刻成交,但是我知道成交是个进度条,沟通也是个无限游戏。
对方暂时不够了解,不需要,都可能是暂时的。
没过几天,意外她也在朋友圈发了我销售的产品链接。
学了课题分离,就减少了内耗,让自己有更多精力,做有意义的事。
否则,总因为别人的感受,消耗自己,反而会越来越弱。
而学了立刻用,也符合用 小行动建立新习惯 的心理学方法。
我的每个小践行,都让我在大脑里建立了新的经验,让我能按照新经验去改变。
2 迷茫,是为了积累重生的力量
海贤老师在书中提到了: 人生就是不断重生的过程,褪去旧壳,长出新壳。
这让我想起自己几次转型,有的被动,有的主动,都有类似的感受。
而转型带来痛苦和迷茫,更是难受。
过去我遇到这样的情况,要么靠写作、要么靠阅读,不知不觉地熬过那些痛苦的时光。
而海贤老师,让我更系统地理解了 重生的阶段:转折、结束、迷茫和重生。
转折就是遇到意外,接着不得不结束之前的职业或者关系,因为旧的关系、习惯和行为都要开始改变,这时候就会陷入迷茫,甚至想回到过去,最后熬过迷茫,获得重生。
转折和结束,就像夏季的森林 进入秋天后变得萧瑟
迷茫就像冬天的树木的死寂,甚至绝望
而重生就像春天里嫩芽从石头里长出来
迷茫是必经阶段,就像我们在北方,没法跳过冬天,直接到达春天。
有句话很让我感动: 转变有自己节奏,允许自己难过,允许自己无所事事。
迷茫的时间,就像萧索的冬天,在积蓄春天的力量,积累重生的力量。
让自己更好重生的方法,要么是意外,要么主动选择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主要还是主动选择,脱离原有的职业。
就像褚时健,从监狱出来后,没有选择干烟草,而是选择种橙子。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从直销转型做财商教育的7年,是我成长最快的7年。
而财商教育转型个人品牌后,我为了让自己重生更彻底,我很少写投资文章,很少讲投资课。
也因为限制,才让我在个人品牌领域,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内容,做成了新的个人品牌故事课。
这个过程 ,真的非常痛苦,让我一度陷入迷茫,甚至想要放弃。
在我转型私域带货后,我也在2个月内,在朋友圈输出了大量关于私域的内容,来建立自己在私域流量和成交方面的专家地位。
这个过程,更难。
因为卖货和卖课,侧重点确实不同。
但也是这么逼着自己输出,反而让自己重生更加彻底。
通过写作,把重要观念,刻在脑子里。
3 创作和传承,是生命的延续
书的最后,有一个向死而生的思考。
如果只有一个月的生命,我会选择做什么?
我可能会写一本书。
如果有1年呢?那可能是写一本更好的书。
如果有10年呢?那就是写好几本书,教很多学生。
我理想的晚年生活,是桃李满天下,不少人因为我的践行和观念,发生真真切切的改变。
我曾经写过40岁的自己要有三个标签:作者、商人、投资者。
我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意外好运的是,书里也提到: 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不容易有停滞感。
于是, 创作的人生,更像是无限游戏。
也有人说: 创造作品跟生孩子一样。
也确实,每一篇作品出来,都和生了小孩一样,会有更强的幸福感。
但是我在这里,对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没有创作,我可能是自私的,我以自我为中心。
而创作,让我反复思考更多人的需求,进而用作品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我脱离了自我,变得利他,让更多人在我人生里走过。
我想,这是写作过去对我最大的帮助。
写作帮我克服了自我主义。
并且,创作也是生命的延续。
孔子的生命,被延续了2000多年,就是因为他弟子记录了他的日常对话。
我们的作品,影响的人越多,就也可能让我们的生命以一种新的方式,活下去。
除了写作,我也想要影响更多学生,进而把自己的技能传承下去。
毕竟, 创作和传承,都是生命的延续。
阅读了这本书,我对重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我也很喜欢一篇漫画的定义: 7年就是一辈子。
不过,我们不见得要频繁换职业或者中断旧的关系。
每7年,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技能,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