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青山是故乡》,让观众见识了什么叫“亲人捅刀最致命”。 陈玲这个角色,堪称国产剧史上最狠弟媳——为了一己私利,她能让董大林的绿色种植合作社胎死腹中,甚至不惜拉全家陪葬。
董大林和蒋总签约后,本以为绿色种植合作社稳了,但陈玲早就布下天罗地网。 蒋总曾提醒董大林,东大边那排地必须连片才能形成规模。 可董大林万万没想到,看似憨厚的张大嘴早把300亩地抵押给老八子,赔光80万后,这块关键土地已改姓“老八”。
陈玲嗅到机会,立刻筹钱想吞下这块地。 老八子开价140万,她转头就盯上董老爹的腰包——先哄董艳借走20万,再从董老爹手里撬走30万,连董大林找邱兰大姨借钱的渠道都被她用高息截胡。 这一连串操作,直接让董大林的资金链崩断。
要说全剧最愚蠢的人物,非董艳莫属。 当初陈玲气病董母,董艳抄起扫帚就要算账。 可陈玲送去四瓶酒、塞了一千块钱,她立刻变脸请客吃饭。 这种见钱眼开的性格,在百万拆迁款争夺战里被陈玲玩得团团转。
董大林硬气拒绝分家产时,陈玲搬出律师施压。 眼看僵局难破,董艳又跳出来当“和事佬”,实际是帮陈玲逼宫。 连丈夫张坤都看不下去,直言“董大林家才是养老的最佳选择”,可董艳耳朵里只听得到钞票响。
在全家人为钱疯狂时,张坤是唯一冷眼旁观者。 他早就警告董艳:“陈玲不是省油的灯”,更一针见血指出:“绿色种植断了陈玲财路,她怎么可能让董大林成事? ”
当董母被陈玲气得住院,张坤默默收拾残局;当董老爹为钱偏袒小儿子,他提醒妻子“孝顺不是拿钱买的”。 这种清醒,在全员癫狂的董家宛如照妖镜。 玲能屡屡得手,离不开董老爹的神助攻。
当初董大林想用父亲名下的10亩地办合作社,陈玲连夜把流转合同改成五年。 等拆迁款百万砸下来,她又给老人买洗脚盆、送新衣,哄得董老爹差点把老宅拱手相让。
董大林主动放弃百万拆迁款搬走,董老爹却任由陈玲继续吸血。 这种“劫富济贫”式偏心,连董母都看不下去:“你眼里只有钱,没有儿子”。
董大林的困境,折射着乡村振兴的现实难题。 他从农科院学成归来,带着测土配方、无公害种植技术,却在第一步就栽跟头——连片土地拿不下,银行贷款被截胡,连亲爹都背后捅刀。
陈玲的生意靠输送农民工抽成,董大林搞合作社等于断她财路。 这种新旧利益冲突,让绿色种植从技术问题升级为人性博弈。
要说全剧高光时刻,当属褚栓忠演绎的董大林。 土地被抢那晚,他蹲在地头一根接一根抽烟,烟头明灭间全是破碎的希望;面对陈玲挑衅时,他脖颈青筋暴起却硬生生把话咽回去。
梁林琳饰演的冯邱兰同样惊艳。 听说合作社黄了,她眼眶通红却不掉泪,抄起扫帚砸向鸡窝骂“这日子不过了”,把农村妇女的憋屈与刚烈演得入木三分。 老戏骨罗京民更绝,一个坐地起价的眼神,就把董老爹的贪财相钉在耻辱柱上。
这场“青山保卫战”里,有人为钱撕破脸皮,有人为理想头破血流。 当陈玲还在算计下一块肥肉时,张坤的预言正在应验:“玩火终自焚,阳光终破云”。 而屏幕外的我们,何尝不在见证现实版的人性试炼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