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一段往事两束光
□ 闻 榕
“往事如烟随风去,但存美好聚心扉”。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绪往往会逆向飘荡,不知不觉就会沉浸到往事当中去。越是那些窘迫和苦涩的往事,越会争先恐后跳入脑海。而那些在窘境中遇到的光和亮,会一直铭刻于心,一直照耀着前行的路。
我最难忘的一件往事发生在上大学期间。当时正处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我们的国家已开始改革开放,但计划经济的影子还无时无处不在。交通领域全部属于国营。车次少,出行不方便。当时我在省会读大学,寒暑假从石家庄过北京再过承德,回到我的老家宽城乡下,坐车要走两天两夜,临到家还要再步行十几公里。当然,两天两夜不是总在坐车,而更多的时间是蹲站候车。后来我改变了行程,从石家庄坐火车到北京,再从北京坐长途汽车到离家乡最近的站点,然后再步行十几公里到家。这样一天一夜就可以到家了。那年暑假,临回家前,我数了数手中的钱,路费还勉强够用,就没有再伸手向家里要钱。我知道,家里为供我上大学,已经是东挪西借、节衣缩食了。晚上我坐火车从石家庄出发,第二天早上到达北京火车站。然后到长途汽车站,买了从北京出发到家乡附近的客车票。买完票手里还剩下吃一顿午饭的钱。心想:晚上就可以回家吃饭了,正正好!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班车行驶到中途遵化县城,就停下不走了。说是接到了前方车站的电话:在迁西与宽城交界处的一条大河发了洪水,班车过不去,要等第二天洪水退了才能接着走。当时许多河流都没有桥梁。行人和车辆只能涉水过河。遇到雨天水涨,断交是常有的事。我用仅剩的午饭的钱住了最便宜的小旅馆。中午入住一直到晚上我也没吃东西。同房间的一位同志,试探着问我是否需要帮助。他说他是个热心人,能帮的一定帮。我反复推辞,说谢谢吧,真的没有困难。他想为我尽一份力却又怕伤了我的自尊心。我虽然没有接受他的帮助,但他那真诚的情义却温暖了我今后的道路。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了长途汽车站,焦急地等候发车。此时我已经身无分文,如果班车再不走,晚上就只能睡马路了。一直等到中午,班车才继续前行。我还是前一天早上吃的饭,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头晕眼花了。但车终于走了,心里还是暗自高兴。谁知,当班车行驶到那条发过洪水的河流时,由于水深水浑看不清楚,班车撞上了石头,把机器撞坏了。班车师傅就地修车。他说他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时候能够修好。这时离我家还有三十多公里,我只好步行回家了。向前走了几公里,正当我精疲力尽的时候,后面开来一辆拖拉机,到我身边停下了。我一看,是我们村里的。我喜出望外,赶紧上了拖拉机。走着走着,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司机和我都淋着雨继续前行。当拖拉机驶过另外一条河流时,河里突然涨起了洪水,拖拉机立刻就飘了起来,眼看就要被冲走。恰在这时,对面开来一辆军车。十几名军人见状立刻从车上跳下来,扑进水里,把拖拉机和我们两个人推上了岸。司机和我刚要下车由衷地说一声“谢谢”,只见那十几名军人已经回到车上,车子已经启动了。望着军人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和司机都万分感动!若不是他们出现得及时,后果不堪设想!后来我总是在想:或许那些军人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听我们道一声“谢谢”。扶危济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为人民群众流血牺牲,早已渗透到了他们的血脉当中!早已变成了他们最平常、最自觉的行动。
一段往事,就有两束光埋在心底。让我的人生不会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