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渐长,诸多人士开始关注自身骨骼健康,尤其注重钙质补充。常听闻晒太阳可助力人体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钙的吸收。在医院接诊时,常遇年长患者反馈:“医生,我每日都晒太阳,怎感觉骨头依旧不太结实,走路也不稳呢?”
不少人觉得晒太阳是补钙最直接途径,每逢阳光明媚,便主动在阳台或公园待上半小时甚至更久,可结果往往差强人意。虽知阳光能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且维生素D可促进钙质吸收,但单靠晒太阳,解决不了钙缺乏问题。人上了年纪,单纯靠晒太阳补钙,显然不够,那还有哪些补钙方法呢?
晒太阳不如喝点“骨汤”
背后关键原因在于,很多老年人忽略了维生素D的补充方式,光靠晒太阳远远不够。实际上,骨骼健康的保障,除维生素D外,还需额外营养补充,比如骨汤就是简便有效的补钙方法。有位患者,每日坚持晨起晒太阳,仍觉双腿无力,走路吃力,后来依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加入骨汤。
几个月后,骨头更坚固了,膝关节疼痛也明显改善。骨汤中的胶原蛋白及丰富矿物质如钙、磷,能助力修复和强化骨骼,使其更坚韧。更关键的是,骨汤含特殊氨基酸,可促进骨骼细胞再生,补充日常饮食易忽略的营养成分。
钙的“吸收”也很重要
补钙是一方面,如何吸收才是重点,并非每种含钙食物都能被人体有效吸收,即便食用大量含钙食物,若身体无法有效吸收钙,也是白费力气。常遇些年纪大的患者,不懂补钙科学原理,盲目食用高钙食品,不仅没效果,还可能致胃肠不适,加重肾脏负担。
曾有老年患者,见网上“高钙食物”广告,以为钙补充越多越好,便大量食用牛奶、豆制品及补钙保健品。后来检查发现,虽补充大量钙,但因体内胃酸过少,钙不能充分吸收,甚至因钙质沉积出现肾结石等问题。补钙关键不仅在于吃多少含钙食物,更在于让身体有效吸收钙,补钙时除合理选高钙食物外,还得确保钙能被吸收。
运动能增强钙的利用
很多人知晓运动可增强骨骼强度,却未必清楚运动能直接促进钙的利用。年长者常担心运动会引发骨折或关节损伤。其实,适度运动不仅无损骨骼,反而助骨骼更好吸收钙并增强骨密度。
曾接待一位上年纪患者,其认为年纪大不适合运动,便通过饮食和药物补钙。然而,补了许久,骨密度未显著提高,因不运动,肌肉力量减弱,走路更易摔倒。后来建议他进行适度负重运动,如快走、骑行等,数月后,骨密度改善,走路也更稳健。
不只要补钙,还得补胶原蛋白
钙是骨骼主要成分之一,但并非唯一,骨骼结构还含胶原蛋白,这一物质常被忽视。随年龄增长,人体内胶原蛋白逐渐流失,这也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若不补充胶原蛋白,骨骼会变脆弱,易骨折。记得有位年长患者,一直按时补钙,喝不少牛奶,可骨折情况未改善。
直至开始补充胶原蛋白,情况才好转,胶原蛋白对骨骼的作用,是通过增强骨基质弹性和韧性,提高骨骼整体强度。胶原蛋白可通过食物补充,像鸡胸肉、鱼皮、牛筋汤等,也可选择胶原蛋白补充剂,对老年人而言,这一补充手段很重要。
重视睡眠质量
很多人没意识到,睡眠与骨骼健康关系密切,尤其对老年人来说,良好睡眠助身体修复和再生组织,包括骨骼。钙的吸收和骨骼修复,不单靠白天饮食和运动,夜间休息和睡眠同样关键。曾有患者,每日按时补钙,骨密度却无大改善,了解其生活习惯后,发现睡眠质量极差,常翻来覆去、入睡困难。
睡眠不足致身体无法有效修复和钙质沉积,改善睡眠质量后,数月后骨骼问题明显好转。睡眠是身体恢复关键,对骨骼健康而言,若睡眠质量不佳,身体修复能力会大降,钙吸收和骨骼更新也受影响。通过这些不同方式,可更全面保障骨骼健康,补钙绝非喝点牛奶、晒晒太阳那般简单,需综合多方面手段,方能实现真正的骨骼健康。
校对 黄豪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