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玉林日报
玉林唯一!被评为全国乡村温馨校园
亚山镇中心小学缘何脱颖而出?
学生在绿树环绕的操场上练习篮球运球技巧。
学校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国画社团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画画。
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分区明显,这是博白县亚山镇中心小学给人的感觉。作为全国第六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也是玉林市唯一一所入选的学校,亚山镇中心小学为何能在众多乡村学校中脱颖而出?近日,记者走进这所乡镇小学一探该校的与众不同。
布局科学合理,校园环境优美温馨
记者了解到,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是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把乡村学校校园校舍等“硬环境”与精神文化等“软环境”结合起来,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整体提升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乡村教育发展水平,确保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自2020年开展评选以来,广西共有18所学校入选,博白县亚山镇中心小学是我市唯一一所入选学校。
漫步该校看到,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生活区、劳动体验区等各种区域布局科学合理,3个运动场活动空间大,周边均种上风景树,葱葱茏茏,楼前屋后以花草点缀,品种繁多,绿树成荫,不少树木长势旺盛比建筑楼还高,综合楼在茂盛的绿树中若隐若现,颇有诗意,置身其中心旷神怡。
“学校占地面积大,有2个足球场1个篮球场,运动场地能实现每班都有运动场所。除了教学楼、综合楼,还有学生食堂,功能室18个,设备设施齐全。”该校常务副校长陈宇介绍。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塑造阳光少年
17时铃声响起,学生纷纷走出班级教室,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刺绣社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针一线绣起来;国画社团,学生握着毛笔在纸上描绘,练习画南瓜;巧手造物社团,一束束由苹果包装膜做成的花束充满观赏性,老师正在点评作品的优缺点;篮球社团,老师有节奏地吹着口哨,学生随着节奏花样运球,动作整齐有序……20多个社团活动在不同场所同时进行。
“每周三下午开展社团活动,最早开设有50个社团,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现在保留了20多个社团。”陈宇说,社团活动包括剪纸、刺绣、足球、篮球、乒乓球、花样跳绳、画画、音乐、舞蹈等。除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该校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也颇具特色:跑操+拟人写字操+班级特色操,让学生身心得到锻炼。其中拟人写字操是该校的特色项目,与每天10分钟写字课相互映衬,把规范写字的笔画以通俗易懂的做操形式让学生记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认真写好每一字,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学风。
为了全方位、多元化培养真乐少年,学校致力于养成教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十好”(走好路、排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说好话、行好礼、写好字、上好课、读好书、做好人)习惯养成为载体,抓实抓牢每月一个“好”系列活动,力争养成教育出效果,达到以真养德树人,打造阳光向上的真乐少年。
多元化做“真”教育,打造成农村示范小学
在校园显眼处的墙上,描绘了一幅“党建+1618·真文化”主题生长图:一棵大树根系发达,向上茂盛生长,生动形象地将“真”扎根、生枝、散叶、开花、结果的蓝图印入学生脑中,潜移默化,让“真”文化落地生根、润泽人生。
陈宇介绍,学校以“真”为魂,构建“1618·真文化”党建品牌,即以1个“真”为核心,聚焦“真情老师、真诚家长、真悦课程、真实课堂、真美校园、真乐少年”等6大维度,培植18种素养的多元化真教育。用“真”字作“媒介”,校内的楼堂均以“真”命名,如知真楼、至真楼、尚真楼、崇真楼、品真楼。基于“真、实、活”课堂要素,学校构建新课程目标教学“1+6”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还开设了具有特色的校本德育“1+X”课程,构建本校的真悦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特色课程)”课程体系。
经过打造,学校成为了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农村示范性小学,先后获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广西第一届文明校园、广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单位、自治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200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