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就业环境,已经消磨了很多人的求职耐心,空窗期变得越来越长。
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变得越发艰难起来。想要突破瓶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制定新的方案,节奏稳定地去执行。
一、如何重新认识自己?
基本上,大多数遇到空窗期的人群,都是自我认知与职场定位不同导致。
企业做出经济型裁员的决定后,优先筛选出来的员工,要么是不听话,要么是性价比低,要么是角色可替代。
那自己考虑职业角色时,就要从这三点来出发:
1、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那种老实听话、很忠诚的员工?
2、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工资要的高,实际承担职责,却没到用人单位的预期?
3、想一想自己会的东西、负责的工作,是不是其他人也能做?
如果以上三个答案,都不是用人单位的“标准答案”,那就需要改换一下自己的工作心态、职业发展路线了。
比如“不听话、很有想法”这类人,说明主观性强,有自己的节奏,其实更适合独当一面;
如果是工资要的高,那说明这类行业、这类岗位的泡沫期已经过去了,需要寻找下一个适合自己的爆发领域;
如果自己工作的技能随时被取代,就需要加强专业能力的提升,或者拓宽技能边界。
这些道理,其实混迹职场多年的老鸟们都懂,但在没有遇到危机时,也仅限于“懂”,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提前做各种准备的。
二、如何制定新的求职计划?
先想一想“做招聘的HR担心什么?”
很简单:雇佣风险——担心的是:一是你的能力不行;二是你的眼光太差;三是你不知道以后想做什么。
当下这个经济环境中,用人方在面试环节想要卡你,尤其是用“空窗期”的理由来卡你,无非就是候选人太多,还不能快速确定你是否能解决HR心中的以上三个疑惑。
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怀疑自己!要知道,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困难,原因还是出在企业上。
况且,职场里面,60分的争不过90分的,很正常。
具体到新的求职计划,可以参考以下几条:
1、降低预期,先延续职业。比如降薪资、降职级,或者找小一点的公司,目的是先找个地方待着,履历上不要断片太久。
2、坚持“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的原则。越工作到最后,越会发现,自己能从事的领域会越来越窄,那是因为用人方更看重候选人的行业资历、岗位经验,你也只能在这个圈子里打转转。
3、先做好一个准备工作,用来回答“这段时间在干嘛?”——要体现出自己没有浪费时间的态度。学习、看书只是一个表象,需要拿出自己的作品,还得是随时能展示出来的那种,这也有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比如产品经理学代码、程序员写demo、运营学设计等。比如最近在看的插画设计课程,对于以后强化能力来说就很有帮助。
三、如何有节奏地找工作?
1、先圈出一批JD,归归类,再针对性改简历。简历只是个敲门砖,在保证真实履历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工、夸张一下,肯定是可以的,关键是自己能圆过去。比如同样在看“产品运营”的工作机会,有的JD侧重与产研团队的配合,有的JD侧重与市场端的配合,还有的更在于是否可以独立承担,这些都需要在【自我介绍】、【工作经历】、【项目经历】的环节中,重点说明。
2、准备好你的面试作品。现在能有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其实比较难,所以要针对性地准备好自己的面试作品。这里说的不是简历,或者之前的工作成果,而是即将要上岗的工作计划,执行思路。但是不要一股脑的先都全搬出来,而是多找渠道去了解对方的信息,匹配着制定计划。
3、要找准HR的活跃时间,一般是10点-12点、14-17点,还有22点左右(这个看人)。以BOSS直聘来说,流量大、按岗位付费,HR的活跃度高,APP上的消息都是不停的,所以要趁对方找人的时候来建联。
4、厚着脸皮,一直追问HR。HR每天都很忙,聊的人也多,不一定记得住你是谁,所以就需要不停在HR眼前刷存在感,除非人家明确说“不适合”,那也是礼貌地close对话,后面再联系,没准还能遇到。
四、如何度过这段“空窗期”?
投递没反馈、面试不顺利,很多人都习以为常了,导致了长期的心情沮丧,情绪也容易坏到极点,就需要做一做调整。
因为下一次机会来临时,肯定是带着积极的精神面貌来把握——对方也不想找一个“丧门星”进来。
1、健身,而且主打一个“不花钱”,比如跑步、跳操、俯卧撑、仰卧起坐、瑜伽等等,有条件的可以去游泳。
健身的目的:一是保持旺盛的精力,随时投入下一次工作;二是强化自己的意志力,只做心理建设坚强不了意志;三是减肥、增肌,塑造一个良好的形态,颜值不够,身材来凑,就是这个道理。
2、准备相关专业的考试。很多人工作时间越久,经验的确是越丰富,但是躺过的错路也不少,所以需要花时间沉淀一下自己。只是看书、看公众号、刷视频,是体现不出学习成果的,那就去考试,国家组织的那种,能评职称,含金量比较重的那些,能考几个算几个,保持随时学习、随时发起挑战的心态。
3、做一做自媒体。反正现在自媒体泛滥,能出头的机会也少的可怜,就当给自己找一个“树洞”,有什么想说的、想输出的,一股脑对外发就行了。能赚几个打赏钱,固然是好事,骂痛快才是最爽的,这一条尤其适合技术型社恐人群。
4、出一出自己的课程。很多人自以为是的工作经历,其实别人都干过,而且人家更会在短时间内讲出花来;你不行是因为没有深度总结过。那就把自己干过的每一份工作,都做成45分钟的视频课程,带PPT讲解的那种,看看有多少人愿意买单。
当你完成这些工作以后,机会也许时不时地就冒出来了,至于怎么面试、怎么谈薪资,这里不做展开。
作为曾经经历过空窗期的人,时间浪费过不少,机会浪费过不少,人选错过好多个,都是想起来就后悔不已的痛苦,唯有记录下来,才能时刻提醒自己:机会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来了就紧紧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