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场人,你是如何在「追求生活品质」与「保持财务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的?
更新于:2025-04-15 00:06:12

如果想要通过消费主义在我身上赚钱,估计商家都会亏得底裤都没了。

之前就上过我家的照片,家徒四壁,你想来做客的话,估计也得坐地....

讲真,越活越觉得你身边很多东西,压根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 一年365天也没几个人来做客,我买套大沙发摆着干嘛?
  • 电视也不看,摆个电视桌干嘛?
  • 用投影仪吧,流明度高一点投到白墙上也很好,我搞个幕布干嘛?
  • 柜子做得越多,买的杂物就越多,最后造柜塞垃圾,搞柜子干嘛?
  • 什么茶几之类更不用说了,占了位置来放杂物,摆来干嘛?

...

我是不是很可怕....

因为我非常清楚,到底什么东西是我需要的,什么东西仅仅是想要的,而那些想要的东西,往往爽感只是你拿到手的那一刻发生,后面通常都是变了垃圾。

但对于那些我认为需要用到的东西,我也不会吝啬——

  • 比如扫地机器人能解放我双手,而且他天天干活...
  • 比如我是开放式厨房,烟机一定要买好的...
  • 比如广东的“回南天”是万恶的,什么除湿机、烘干机...也要配好一点的...

身边没有了这些纯粹想要的东西,我也不发现自己生活品质下降了。

下班回家,球鞋一脱换双拖鞋,到直饮水机倒杯温水,餐桌前的椅子坐下,翻开电脑码个字什么的,做完要做的事后打开投影仪刷部电影,时间差不多就洗个澡上床看书听歌什么的....

周末的时候也会做个咖啡,搬上一张临时的户外折叠桌,看个书听个歌晒晒太阳....

...

这跟家里一堆宏大的家具有啥区别?

有一句比较鸡汤的话——

匮乏主要是来源于精神的匮乏,当你精神空虚的时候,你会不断通过解决物质的匮乏来填补,但最后你依然是空洞的。

很鸡汤,对吧?

但这些年我是深有体会的。

...

惭愧地说,以前我的生活状态不是这个样子的,实际上貌似我换过三次房子了,每次买的都是毛坯房,然后一顿操作猛如虎,软装硬装一大波。

最后卖出去的时候,装修也不值钱,都是当垃圾一样卖掉,单单这波折腾都不知浪费了多少钱。

这也直接让我都背着一屁股的债。

...

以前觉得赚钱貌似也不难,不知天高地厚,欠钱是福,因为这能给你杠杆,这导致了在消费上也是乱七八糟。

也是这些年大家流行说的消费降级开始,我也突然反应过来了,去掉了那些物质带来的幻觉以后,发现人居然生活得更豁达了。

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我学会了观察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观察别人眼中的自己。

你来我家作客,说我抠逼不买家具?

没关系,因为我没打算在家接待你,老子觉得爽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爽。

...

在旅行方面,一直我都比较喜欢户外徒步,特别喜欢那种不用花大钱,就能获得一次灵魂旅途的感觉。

前年我去雨崩徒步时,刚好朋友圈里有位朋友,她表哥在雨崩经营了一家网红民宿,安利我去那里住,能给个骨折价钱我。

当时我就没啥计划,都是打算走哪算哪,碰到搭子就和人拼房,反正也是睡个觉而已,懒得特别去搞个网红房,所以就拒绝了。

朋友问我:你是不是自虐成瘾了?

我说:简直戒不掉....

我说不清这种感觉,因为我在不依赖过多的物质去生活,反而会让自己内心更快乐。

快乐是有分段位的。

比如你可以去喝一杯可乐、去一次迪士尼....但这种快乐,带给你的爽感持久性不强,很快你就忘记了。

而有些快乐,他可以在你内心持续提供那种爽感,就是一说回那个事就会回味,能吹牛逼一辈子的事情。

比如之前去腾格里沙漠,就带上个单人帐篷,背上个背包,走了那条经典的五湖连穿路线,享受了几个宁静的夜晚,看了这辈子见过醉美的星空....

这种快乐是能延时的,真能让我吹一辈子牛逼。

财务平不平衡就是见仁见致的事。

但是,自内而外地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我认为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就是看你愿不愿意直面内心,重新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而已。

没必要的东西,多一件也是多,需要的东西,品质尽量要好——

Less I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