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巴中日报
通友微电(四川)有限公司
年产30亿颗 小电感连着“大制造”
通友微电生产车间机器进行自动化生产。
巴中融媒记者 张永龙 文/图
企业名片
通友微电(四川)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0月18日,位于通江县广纳镇金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1栋,于2023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是一家专注于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企业,致力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4月11日,通江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内,通友微电(四川)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人们坐在质检台前,通过显微镜对绕线完成的磁芯进行细致的质量检测,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高标准要求。
专注于微电子技术领域的通友微电(四川)有限公司,是当地围绕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招引的重点企业之一。
工人们正在进行质量检测的磁芯,是电感线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虽然看起来很小,却并不简单。”该公司技术总监王德兵介绍,“这些小元件是5G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的关键部件。”
作为国内微型电感的头部企业,通友微电是一家集PIM一体成型电感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华为、小米、谷歌等国际知名企业的旗舰产品中。
广阔的市场得益于公司强劲的产品力。“我们生产的1608系列微型电感器件,其性能比同类产品优越30%以上,引领了国际标准,打破了超微一体成型电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王德兵说。
在2023年,其主导产品PIM一体成型电感荣获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小小电感,背后却关联着“大制造”。进入电感生产车间,干净整洁的无尘车间里只有机器“呜呜”的运行声,几乎看不到工人。在这个车间里,所有工序都实现了智能化,只需设定好程序,就可进行自动化生产。
在一台精密绕线机上,纤细的铜丝正在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电感骨架上飞速旋转绕线。“这样小的电感材料只有精密的仪器才能生产。”王德兵介绍,“像在2.0×1.6毫米大小的电感上,我们会用铜线绕7.5圈。”
而除了绕线,要生产出一颗电感产品,还要经过冷压、热压、表面处理、激光剥漆、电镀、抗电压测试、电性能测量及包装8道复杂工序。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实现了超微一体成型电感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包括材料、工艺制程等,甚至生产电感的这些自动化设备,我们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自己制造。”王德兵表示。
依托技术优势,通友微电迅速成长为国内微型电感行业的领军企业。截至2024年,通友微电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并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彰显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也为全市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现在,我们已建成各类生产线32条,全年产能可达30亿颗。截至目前,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份,总价值约2亿元。”通友微电(四川)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段飞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