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饮食的道路上,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常常被各种谣言困扰。比如,很多人认为高血压患者不能吃鸡肉,这让不少爱吃鸡的患者望而却步。但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饮食误区,为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南。
孙大爷是一位60岁的退休工人,平时生活简单而规律。他最喜欢的就是楼下烤鸡店的烤鸡腿,配上一两白酒,这成了他每天最惬意的时刻。然而,最近孙大爷总是感到头晕、乏力,偶尔还会心悸。他以为这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但前几天吃完饭后,他突然晕倒了。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孙大爷患上了高血压。
在医院治疗后,孙大爷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医生给他开了降压药,并嘱咐他以后要少喝酒、少吃肉。孙大爷回家后,看着桌上的鸡腿,心里满是失落。他听说高血压患者不能吃鸡肉,于是决定忍痛割爱,不再碰肉。但孙大爷的女儿在网上查到,高血压患者是可以吃鸡肉的。这让孙大爷陷入了困惑:到底能不能吃鸡肉呢?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能吃鸡肉吗?
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常常被建议少吃肉,这让很多人误以为鸡肉也在禁忌之列。但实际上,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是可以吃鸡肉的。这背后的原因,要从这两种疾病的病理机制说起。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管血压持续升高。患者常常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复杂,其中饮食因素是重要的诱因之一。高盐、高油食物的过多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脂肪的过多摄入也会加剧病情。因此,医生通常会建议高血压患者减少肉类的摄入。
心脏病是一组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心率失调、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多种类型。心脏病的形成与脂肪摄入过多密切相关。当人体脂肪含量升高时,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长期高脂肪饮食会引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堵塞血管,从而引起高血压和心脏病。
那么,为什么鸡肉不在禁忌之列呢?原因在于鸡肉的脂肪含量较低。鸡肉的脂肪含量仅为7.2%,而鸡胸肉的脂肪含量更低。相比之下,猪肉的脂肪含量高达37%。鸡肉不仅脂肪含量低,还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能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因此,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完全可以适量食用鸡肉,但建议去掉鸡皮,因为鸡皮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真正要拒绝的5种食物
虽然鸡肉不在禁忌之列,但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确实有一些食物需要避免。以下是5种对心脑血管健康不利的食物:
1. 酒精类食物
酒精是一种常见的刺激物,会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内出现大小不一的斑块,进而引发血管堵塞。长期饮酒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酒精的刺激可能会导致症状恶化,甚至引发猝死。因此,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饮酒,包括酒心巧克力等含有酒精的食物。
2. 浓茶
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因等活性物质对神经中枢有刺激作用,会让人变得兴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大量饮用浓茶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因此,虽然喝茶对健康有益,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饮用浓茶,选择淡茶更为合适。
3. 红肉
红肉,如猪肉、羊肉等,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饱和脂肪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此外,红肉中的血铁红素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尽量减少红肉的摄入,选择白肉如鸡肉、鱼肉等更为健康。
4. 高盐食物
高盐食物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如烟熏类食品、腌制食品等。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盐,容易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尽量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选择清淡饮食,控制盐的摄入量。
5. 高热量食物
高热量食物本身不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但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会导致肥胖,从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负担。巧克力、蔗糖等高热量食物会增加体重,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使原本可控的疾病恶化。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保持良好心情。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中,细粮摄入过多,而粗粮摄入不足。研究表明,粗粮中的亚油脂成分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粗粮的比例,如玉米、燕麦等。同时,减少肉类的摄入,增加蔬菜的比例,尤其是绿色蔬菜。洋葱、大蒜、木耳和西兰花等食物能够清理血管杂质,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氧运动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选择,如游泳、慢跑和散步等。每天坚持4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提高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强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但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超过2小时效果并不会更好。年轻人可以选择游泳或慢跑,老年人则可以通过散步来保持健康。
保持良好心情
情绪对心脑血管健康也有重要影响。长期的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血管损伤和慢性炎症,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应对各种压力,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