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进客厅,小白那只毛茸茸的猫咪正蜷在沙发角,眯着眼睛打盹。谁能想到,这小家伙昨晚又把花盆里的土刨得满地都是。养猫的人都懂,那一刻真是气得牙痒痒,总想着得“教训”它两下,让它长点记性。可转念一想,猫咪这小脑袋瓜,能不能真听懂咱们的“教育”?更别提那些火气上头时的“惩罚”,会不会反倒让它更懵更怕?
拿身体接触来说,猫咪可不是皮糙肉厚的二哈。你轻轻拍一下,它可能觉得是晴天霹雳。像有些人觉得“打一下屁股”能让猫咪“记住教训”,其实这招对猫咪来说完全是反效果。科学研究表明,猫咪的痛觉神经比人类还敏感,尾巴被拽一下,可能疼得它们好几天都蔫蔫的。更别提拧耳朵、拉尾巴这种“重手”,不仅让猫咪心生恐惧,还可能伤了筋骨。杭州有位宠物医生分享过一个病例,一只猫咪因为被主人“教训”时不小心伤了后腿,恢复了整整三个月。这期间,猫咪连猫砂盆都不敢靠近,生怕又挨罚。想想看,小白要是吓得连家都不敢回了,那得多心疼?
还有声音这回事,别看猫咪平时一副高冷样,其实它们对动静特别在意。主人大嗓门一吼,猫咪可能当场就傻眼了。记得有个朋友,平时是个慢性子,可有次因为猫咪偷吃了桌上的鱼,气得拍着桌子大喊了一声。结果呢?那只猫咪吓得钻进柜子,几天都不肯跟他亲近。动物行为学家做过实验,猫咪听到超过80分贝的声音,心跳会瞬间加快,压力激素飙升。长期下去,猫咪可能变得胆小如鼠,甚至连主人的脚步声都怕。这不就像把一个原本活泼的小家伙,硬生生逼成了“社恐”吗?
再说关小黑屋这招,很多人觉得猫咪犯错就该“面壁思过”。可猫咪哪懂什么“反省”?它们天生爱自由,喜欢在家里巡逻自己的“小领地”。把它们锁在笼子里,或者塞进卫生间,猫咪只会觉得天塌了。英国有个动物保护组织做过统计,长期被关小空间的猫咪,30%以上会出现焦虑症状,比如不停舔毛、乱尿乱拉。上海有位猫友分享过,她家猫咪因为一次“关禁闭”,后来一看到笼子就炸毛,抓伤了好几次快递员。这么一想,惩罚没让猫咪变乖,反倒给日常生活添了乱。
还有些“创意”惩罚,比如用水枪喷猫咪,或者拿报纸卷起来吓唬它们。短时间看,猫咪好像“老实”了,可这不过是吓得不敢动弹罢了。时间一长,猫咪要么变得畏畏缩缩,要么憋着火开始“报复”。北京有个宠物训练师讲过一个例子,一只猫咪因为常被主人用水枪喷,后来学会了半夜偷袭,把主人的鞋子咬得稀巴烂。这画面想想都觉得好笑,可笑完又有点心酸——猫咪哪是故意捣蛋,分明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教育猫咪,其实跟带小孩有点像,急不得,得慢慢来。拿奖励这招来说,效果可比惩罚强多了。比如小白爱吃鸡肉条,每次它老老实实在猫砂盆里解决问题,我就赶紧给它塞一块。时间一长,它自己就知道哪条路走得通。动物心理学研究发现,猫咪对正面反馈的接受度高达90%,远超惩罚带来的“听话”效果。奖励得快,猫咪才能把好行为和好结果连起来。像有次小白在抓板上磨爪,我立马扔了颗猫薄荷球过去,它高兴得满地打滚。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养猫,而是在跟一个小伙伴斗智斗勇。
当然,教育猫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耐心是关键,就像种花,得一锄头一锄头地挖。惩罚这回事,表面上看是条捷径,可实际上却是在给自家猫咪挖坑。谁不想家里有个粘人的小可爱,天天围着你撒娇?可要是吓得它见了你就跑,那可真成了“赔了夫人又折兵”。你有没有想过,猫咪为啥总在你忙的时候来蹭你?其实它只是想说:“嘿,我在这儿呢,你别忘了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