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岗教学助推国通语浸润校园
更新于:2025-04-19 00:28:03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肖璐

  “如何算出我手中这个小圆柱模型的体积,大家有没有思路?”4月11日,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乌拉小学六年级三班的数学课上,来自天山第四小学的轮岗教师马翠莲正在讲解圆柱的体积算法。她抛出问题、引导互动,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将数学课的重点知识“尽收囊中”,课堂氛围活跃热烈。

  “老师每次都以不同的方式上课,课本的内容变得有趣了,也更加容易理解了。”学生哈妮说,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现在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都有所提高,对数学课越来越感兴趣了。

  这样的场景,正成为阿鲁科尔沁旗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全面提升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破解教育资源不均难题的生动缩影。

  “教师轮岗不是简单‘挪位置’,而是让优质资源精准流动。”阿鲁科尔沁旗教育局局长额尔木图介绍,2024年,全旗124名轮岗教师中,70名骨干教师、21名管理干部主动“跨界”,带动51名城区教师流向乡村、44名优质校教师支援薄弱校,实现师资从“单向输血”到“双向赋能”的转变。

  近年来,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面推进的需求,阿鲁科尔沁旗创新教师“结对轮岗”模式。

  教师轮岗制度实施后,阿鲁科尔沁旗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效显著。在教师的交流合作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增进了各民族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从“学校人”到“系统人”,从“资源洼地”到“生态优化”,阿鲁科尔沁旗的探索证明,当教师流动的壁垒被打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春天便不再遥远。如今在阿鲁科尔沁旗各地校园,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氛围日益浓厚,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得到了高质量发展。

第一份工作如何选?
第一份工作如何选?
2025-04-02 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