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妇女报
如果打开中国地图,最南端的曾母暗沙似乎“天生”应该成为全国最热的地方。它接近赤道,阳光直射时间长,理应是高温的代名词。
然而,我国气象史上的高温纪录却始终被西北内陆的吐鲁番盆地牢牢占据。吐鲁番测得的历史最高气温是52.2℃,地表温度更是飙升至80℃。而曾母暗沙年平均气温23.4℃,最热月平均气温只有30℃左右。
原来,曾母暗沙虽地处热带,却因四面环海,常年受海洋性气候调节。湿润的空气和频繁的降雨如同一把天然的“遮阳伞”,将热量转化为水汽蒸发的动能,反而抑制了气温的飙升。
相反,吐鲁番盆地位于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再加上盆地地形的“聚热效应”,让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焰山”。这片低洼地带,四周被海拔数千米的天山山脉环抱,形成一个天然的“蒸笼”。夏季阳光直射时,地面迅速升温,但热空气被高山阻挡无法外流,只能在山间反复循环。
更关键的是,盆地内降水极少,干燥的空气无法通过蒸发带走热量,导致太阳辐射几乎全部转化为地表温度。这种“只进不出”的热量积累模式,让吐鲁番犹如一个持续加热的烤箱。
小朋友们,大自然总在打破我们的直觉认知,曾母暗沙和吐鲁番的故事告诉我们:地球的温度不只取决于纬度数值的简单变化,更受地形、气候、海洋与人类智慧的复杂影响。
本版文字: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