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万里追花季”
更新于:2025-03-24 11:46:34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

“当年万里追花季”

何水法花鸟画展亮相苏州博物馆

《牵牛花》 2022

记者 孙乐怡

3月13日,“当年万里追花季——何水法花鸟画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的作品55件。

何水法,祖籍绍兴,1946年生于杭州,1978年考取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师从陆抑非。现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浙江省特级专家。先后在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北京、上海、山东等地举办大型个人画展。

他曾对两宋花鸟画做过精深的研究。其工笔花鸟画结构严谨,写实入神;写意则笔墨华滋,浑然天成;没骨画无不尽态极妍,别开生面;用笔苍劲雄健而不失灵动润泽:设色秀丽而兼具典雅;构图则熔现代构成与传统章法于一炉。

2025年恰逢何水法八十大寿,本次展览囊括了其各时期的重要作品,跨越了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磅礴巨制与婉约细腻皆可得见,既有半个世纪前刘海粟盛赞、陆抑非题款的牡丹写生作品,也有首次面世的大写意新作。尤其在他近阶段的作品中,对形与意的强调,转移到了更为纯粹的创作与释放中去。他追逐着的节奏感,寻求接近自然本真的状态,完成了对“逸格”的一次次探寻,而画面中所具备的精神性与时代性等特征,又呈现出与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相通的一面。

正如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所言,“生命力”是何水法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质。他笔下的花鸟不在乎“似与不似”,再现的是生命的情怀和精神力,他将流转于传统与当下、艺术与自然之间返璞归真的生命气节落墨笔端,成就了自我的诗化哲学。

何水法早年临宋人花鸟,先画工笔,1978年考取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后在陆抑非的指导下转向写意花鸟创作。由工入写,坚实的写实功底对何水法的大写意创作大有助益。何水法的创作以写生为基础,喜用亮色,以色代墨,明艳而不落入浮俗,突破了清简淡远的传统文人画审美。随心而为、随性而作,淡化了对于精准写实的执念,追寻着生命与自然和谐统一,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水墨趣味与时代精神的互文之中。何水法作品中的自由浪漫,不愿被羁绊、束缚的态度,建构着他所理解的秩序,在这一层意义上,他似乎把观者带入到了一个更为纯粹的精神空间——暂且放下对图像和叙事的探讨,置身于单纯的绘画之中,体验精神的自由。“当年万里追花季”的欣喜与收获,穿越时间与空间的能量给他的作品以加持,也成为他艺术与人生的回顾。

展览将持续至5月28日。

母亲的石磨子豆腐
母亲的石磨子豆腐
2025-03-24 11:50:01
传茶守艺 代代不息
传茶守艺 代代不息
2025-03-24 11:50:01
动人歌声“唱”起来
动人歌声“唱”起来
2025-03-24 11:50:01
让科技赋能民族音乐
让科技赋能民族音乐
2025-03-24 11:50:05
仙海发现10米石龙
仙海发现10米石龙
2025-03-24 11:50:08
站立的遐思漫读
站立的遐思漫读
2025-03-24 11:50:09
《群山绝响》再版记
《群山绝响》再版记
2025-03-24 11:50:09
两出好戏 讲述爱情
两出好戏 讲述爱情
2025-03-24 11:50:17
茅针儿青青
茅针儿青青
2025-03-24 11:50:18
个人藏书的归宿
个人藏书的归宿
2025-03-24 11:50:19
远去的煤油灯
远去的煤油灯
2025-03-24 11:50:21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2025-03-24 11:50:25
“莱芜”何来?
“莱芜”何来?
2025-03-24 11:50:27
巴风蜀韵耀古今
巴风蜀韵耀古今
2025-03-24 11:50:30
我在惠州等你
我在惠州等你
2025-03-24 1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