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赋能民族音乐
更新于:2025-03-24 11:50:05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让科技赋能民族音乐

纪念刘天华诞辰130周年暨中国民族音乐的当代发展座谈会在厦举办

  本报讯 (记者 邬秀君)作为第二届中国民族音乐周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昨日上午,纪念刘天华诞辰130周年暨中国民族音乐的当代发展座谈会在厦门举办。

  10位中国当代音乐界专家学者作了分享,发言主题有关于民族音乐当代发展的深度思考,有对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的探研,有对中国乐器乐种发展之路的探索,还有围绕具体作品的创作心路剖析,以及如何赋予民族音乐新的时代内涵的展望。科技如何赋能民族音乐发展?座谈会上,有专家给出自己的思考:科技为翼,文化为魂。

  “艺术创作内在结构是具有继承性的,没有继承便不会创新。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今天我们纪念刘天华,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当代发展,就是唤起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文化精神。”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会长吴玉霞说。

  刘天华(1895年—1932年),是中国杰出的民族音乐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二胡与琵琶演奏家。主办方表示,希望借助本次座谈会的学术研讨,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下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昨天下午,中国民族音乐周配套举办了专家讲座。台湾音乐家林谷芳、知名音乐学家田青应邀作主旨演讲。

学术眼
学术眼
2025-03-24 11:46:40
猪八戒吃西瓜
猪八戒吃西瓜
2025-03-24 11:46:40
大同遐思
大同遐思
2025-03-24 11:46:42
中国文字的古典品性
中国文字的古典品性
2025-03-24 11:46:42
漫话古代衣架
漫话古代衣架
2025-03-24 11:46:43
话说“之交”
话说“之交”
2025-03-24 11:46:46
珞珈山樱花
珞珈山樱花
2025-03-24 11:46:50
婺源汾水的文化基因
婺源汾水的文化基因
2025-03-24 11:46:51
珍藏一幅画
珍藏一幅画
2025-03-24 11:46:51
能不忆苏祠
能不忆苏祠
2025-03-24 11:46:52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5-03-24 11: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