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高血压的影响。这三分之一人口中大半数高血压患者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身体状况的那部分人中,又有一大部分没有意识到高血压问题的重要性,没有及时服用药物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诱因和发病因素。大多数高血压人群没有意识到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因此这也是长期以来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只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现在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只高不下,中国高血压日趋年轻化。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现在年轻人精神压力大,平时又有不良饮食习惯,喝酒吸烟样样都占,熬夜纵欲样样不落,这导致原本大概率是老年人才会患的疾病,年轻人就已经得了。
既然如此,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了解高血压的成因、症状、治疗原则以及发病过程,只有全面把握这个疾病才能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高血压的成因
高血压也就是指血压升高到一定范围以上疾病,是血液在血管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高血压是无形且隐形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在高血压初期是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反应,当开始有症状的时候已经是发展到心脑血管疾病了,到那时已经是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了。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并且经过调养会恢复正常。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头痛、心悸等。只有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的情况,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不仅症状不是很明显,而且量血压时可能也没有什么变化。
随着疾病进展,患者的血压会显著并持续地上升,伴随着各种症状的出现。这些高血压症状与血压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通常在紧张、过劳或缺乏睡眠的情况下会加剧。当心脏承受过多负担时,血压会相应增高。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呕吐、心悸易惊,头痛、呕吐、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此时已经有明显的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的症状。这已经发展到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此时很容易发展成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会危及到肾脏,导致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二、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高血压大多数都与遗传因素有关,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都有高血压家族史,这类患者在35岁之后就会出现没有原因的高血压。
焦虑抑郁,精神压力过大也是高血压诱因。众所周知,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壁变得比较脆弱,弹性较差,此时心脏泵血压力不变,但血管承受能力下降,导致高血压风险,但不是说老年人高血压就是正常的,老年人的血压也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与年轻人无异,如果出现合并其他疾病,血压应该降到更低的状。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饮食结构有问题,过食高油高盐食物、大量饮酒、过量食用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等等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是导致高血压最重要的因素,烟中的有毒物质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最危险因素。
过量服用药物也可影响血压,例如避孕药、消炎药等等;高血压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并发症。肥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三、高血压有3个表现,说明控制得很不错
(一)没有出现耳鸣
血压一旦升高,肝阳上亢,肝阳上冲就会出现耳鸣。如果伴随肾虚的话,那么耳鸣的情况持续非常长的时间,如果单纯肝火上炎,那么耳鸣的声音比较大。如果血压高的患者没有耳鸣的情况发生,那么就说明血压控制的很好。相反如果出现耳鸣也要考虑是否有高血压的情况。
(二)没有出现头晕头疼
血压一旦升高,不管是肝火上炎还是肝阳上亢都会出现头晕头疼的症状,并且头痛是持续性疼痛,头痛欲裂,非常暴躁。因此,如果高血压患者没有头痛的症状,说明血压控制得很好。相反如果发现自己头痛欲裂,要考虑是否有高血压的情况。
(三)没有出现肢体麻木
血压一旦升高,如果是肝阳化风或血虚生风症,此时会出现手足肢体麻木的症状。一旦出现类似症状,那么说明有些严重,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和治疗,如果没有出现这种表现,那么就说明血压控制的很不错。
四、如何控制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的目标主要是将血压值回归正常范围内,降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减少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情节严重的,合并其他疾病或是长期高血压患者,应该酌情降到更低,比如合并糖尿病和肾病的患者。
(一)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包括减少体重并加以控制,降低钠盐的摄入量,增加钙和钾盐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消耗,提高身体活动量,戒除烟草和限制酒精摄入,缓解心理压力,维持心理健康。
(二)药物治疗对于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极为重要,应根据推荐采用适当的起始剂量和维持治疗。[1]
总结
如果发现高血压也不用惊慌,寻求医生帮助,控制饮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切莫情绪激动,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希望高血压人群都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未来。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