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开始痴呆,不是看记忆力好不好!医生:睡前3异常或已痴呆
更新于:2025-03-24 11:56:52

大脑老化是个可怕的事情,它不像身体其他部位那样容易看见、摸到或听到。

你还能看见肚腩渐渐鼓起,腰围一点点变大,连腰带都系不紧;也能听到膝盖“咯吱咯吱”作响,似乎每一步都在提醒着你“老了”;但你不容易看到的是——大脑的变化。

可能你早上起来,脑袋有点昏,想起昨天的事情有点模糊,但是,还是能快速清醒,能搞定一大堆事。

可当脑袋老化,或者更严重的是开始患上痴呆症时,最初的迹象往往是你最不容易发现的,甚至自己都不一定意识到。

“哎呀,记性差没啥,谁能永远记得住所有事。”你可能这么想。但其实,真正的痴呆症,并不仅仅是忘东忘西这么简单。

如果等到你开始严重忘事时,恐怕已经错过了最早的“警报”。

很多人在患上痴呆症的初期,并不会有明显的记忆力丧失,反而有一些更微妙的变化,甚至是睡觉前的表现。而这些变化,恰恰是你最容易忽视的。

你可能会觉得,“大脑痴呆不就是会忘事吗?如果我还能记得吃了啥、和谁聊天了、今天做了啥,怎么可能会痴呆?”

其实,痴呆并不只是记忆力的衰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痴呆的早期症状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发现,其中,睡前的几种异常表现,常常是大脑退化的先兆。

1. 睡前常感到莫名焦虑,无法放松

如果你开始注意到,每到晚上,脑袋里就会乱七八糟地冒出各种思绪,不管白天发生了什么,不管今天是多么疲惫,你始终无法入睡。

甚至大脑还会在睡觉时反复回想自己做错的事或害怕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焦虑感加剧。

你想把这些思想丢开,却发现脑袋越来越“紧张”,越想让自己不去想越想得更厉害。

这种情况不是简单的“失眠”或“压力大”,而是大脑开始退化时常见的现象。

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的功能退化与焦虑症状的出现有密切关系,而焦虑症的反复发作,往往是痴呆的早期表现之一。

焦虑的情绪扰乱了脑部的“神经电路”,进一步影响了睡眠质量。

长此以往,连大脑自我修复和放松的能力都无法正常发挥,痴呆的风险也在悄然增加。

有数据表明,焦虑和压力是痴呆症的高危因素。

根据哈佛医学院的研究,长期存在焦虑症状的人群,其发生痴呆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两倍。

2. 睡觉时频繁“胡思乱想”,记不清细节

睡前的“胡思乱想”其实并不罕见,许多人会在入睡前想一想今天的工作,或者明天的安排,但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在夜晚回想不清楚一些琐碎的细节,甚至脑袋“一片空白”。

这种现象很可能是大脑衰老的表现。记忆力不是马上消失,而是逐渐减退,尤其是涉及到细节记忆的部分。

比如,你可能经常在晚上回想今天吃了什么,但却记不住是在哪儿吃的,和谁一起吃的,甚至自己选择了什么菜肴。

这种“记不清”并不等于完全忘记,而是表示大脑在整理记忆时出现了障碍。当大脑的“工作记忆”出现问题时,便会出现这种情况。

长期下去,这种细节的丧失会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最终导致生活能力的丧失。

大脑的记忆系统,特别是短期记忆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曾指出,65岁以上的人群,如果经常遇到这种“记不清”或难以回忆的情况,可能是大脑皮层开始萎缩的信号。

这样的变化若不加以注意,很有可能会发展为早期痴呆。

3. 睡觉时出现反复的梦境和“恶梦”

不少人都知道,睡眠质量差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情绪,但你是否曾注意到,自己或家人开始频繁做一些奇怪的梦,甚至每晚都在经历相似的梦境?

这些看似无害的梦境,实际上是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出现的异常反应。

特别是一些反复出现的噩梦和梦魇,它们可能不仅仅与生活压力有关,还可能与大脑功能的下降相关。

《神经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做梦的频繁度和梦境的内容,尤其是噩梦的出现,和老年痴呆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在退化时,可能导致睡眠中神经的过度激活,导致噩梦的产生。

更糟的是,这种现象往往会加剧焦虑和精神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睡前的这些异常,为什么能提前暴露大脑的衰退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和大脑的工作原理有关。

大脑并不是“醒着时才工作”,在你进入深度睡眠阶段时,大脑会进行信息整理、记忆存储以及细胞修复。

正是这个阶段,脑细胞清除掉白天积累的废物,进行自我修复。

如果大脑出现退化或其他疾病的迹象,这个过程中便会产生异常表现。

比如大脑的记忆回路、情绪调节区开始失调,导致睡前焦虑、记忆模糊和反复的梦境等症状。

有研究表明,大脑功能的衰退与白天活动的精细度和夜间睡眠的质量有着直接联系。

大脑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修复”,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逐渐失去应有的功能,最终引发痴呆等疾病。

很多人一旦出现记忆力下降或者夜间焦虑等症状,通常都会忽略,认为这是正常的衰老现象。

其实,通过一些方法,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这些异常的出现。

1. 保持心理健康

焦虑和抑郁是痴呆症的“加速器”。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健康,学会放松自己,做些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训练,有助于减少心理压力,保持大脑的健康。

2. 保持规律的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睡眠不足。

良好的睡眠不仅能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还能帮助大脑完成修复和记忆整理。

3. 加强脑力训练

多做一些脑力活动,如读书、做数独、玩益智游戏等,能够保持大脑的活跃度。

适当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仅有助于记忆力保持,还能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

4. 合理饮食,补充营养

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蓝莓、深绿色蔬菜、坚果等,有助于减缓大脑的衰退。

同时,适当的补充Omega-3脂肪酸,也能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长期焦虑会不会导致痴呆?

焦虑和压力,长期影响下,确实有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发展为痴呆。

精神健康问题与老年痴呆的关系正在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心理健康的干预,也被认为是延缓大脑老化的重要手段。

参考资料

廖可欣.补肾活血类中药调控Wnt信号通路防治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4-09-15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