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你有过沮丧和烦躁的时候吗?
我有过,而且还不少。
儿童心理学著作《孩子:挑战》在第一章就指出,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感觉到沮丧和烦躁。家长们都希望培养出快乐和自律的孩子。而事实上,孩子们却常常感到不满、无聊、低落,并表现出傲慢或者以自我为中心。
我和几个家有女孩的妈妈聊天,发现情况确实如此。
尤其是我们的大宝们,升入七年级以后,面对学习的压力,不是迎难而上,而是觉得无聊,不明白努力学习的意义。这让我们头疼不已。
试问谁不羡慕那些自律、快乐、懂得感恩的孩子呢?这样的孩子,简直是来报恩的。
大宝的班里有位女孩叫梓清,就是这样的孩子。梓清成绩优秀,是老师和同学们公认的学霸,日常待人接物也很得体大方,是令家长和老师都放心的孩子。于是,班主任老师邀请她的妈妈在班级做了一次分享。
梓清妈妈说,在孩子的教育上,她其实并没有设定太高的目标,她想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并且拥有幸福感的孩子。
学霸妈妈分享,培养一个内心强大,拥有幸福感的孩子,其实不难。
以这个大方向为目标,她学习了正面管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从梓清两三岁起,妈妈就把她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跟她有关的事情会和她商量。慢慢地,梓清觉得自己在很多时候是能做主的。
小到穿什么衣服,大到作业什么时候写,要不要报培训班,妈妈都会给她提出建议,让梓清自己做主,培养她的自主性。
比如,梓清会问她,我周六能和同学去看场电影,中午在外面吃饭,下午再回家写作业吗?
妈妈会提醒她注意安全,然后愉快地答应她。
梓清妈妈说,我们总要求孩子听话,其实父母也要多听孩子的话。
她还说,只要孩子的要求不过分,就尽量让孩子做主。孩子越长大,越想要自主权,同时,他的责任感也越强。
第二,培养孩子的价值感
梓清妈妈说,这一点主要是通过示弱,让梓清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让她感觉自己是被父母需要的。
平时,她会经常问梓清,比如,妈妈这件事拿不定主意,你帮我分析分析。
或者向孩子寻求帮助,妈妈有点不舒服,你可以把碗刷了,再把地打扫一下吗?
梓清妈妈说,孩子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他们在意父母的看法,也想表达自己。
当孩子感觉自己被父母需要时,他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付出,知道自己在家里是有责任和担当的。
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会更加认同自己。
第三点,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
梓清妈妈说,有些父母会说,孩子爱和家长唱反调,越不让他干的事,他偏爱干。
这个问题在她家基本不存在,她总是强化梓清的正面行为,而不是指责她做错的地方。哪怕一件小事,当梓清做得很好,她也会指出来,肯定她。
比如,梓清打扫了客厅,妈妈看到了,会对她说,妈妈很高兴,因为你主动打扫了客厅,而且打扫得很干净。
当孩子的行为被表扬,被肯定,他在开心的同时,他的这一正面行为也得到了强化,相信他日后还会这么做的。
孩子是渴望被父母看到的,当父母肯定了孩子的行为,既培养了他的自信,又给了孩子胜任感,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
第四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还有一点梓清妈妈说很重要,那就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爱他的。
大部分情况下,父母当然是爱孩子的。尤其当孩子取得了好的成绩,或者在某方面表现突出时,父母会通过口头奖励,或者给孩子买礼物,来激励孩子。
梓清妈妈说,她想强调的是,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能会吼他,或者会批评、指责他,这时候才是考验父母的时候。被批评时,孩子依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吗?
梓清妈妈说,她的做法是,当梓清犯错时,她会就事论事,指出梓清的错误,但不攻击孩子的人品,不贬低孩子的自尊。她会告诉孩子,妈妈永远爱你,但是你的行为妈妈觉得不妥。
同时她会告诉梓清,相信她会改正错误,这就给了孩子力量,让她有勇气承担责任,面对后果。
听了梓清妈妈的分享,让我很是受益。
确实,我们只看到了别人家的孩子很优秀,却忽视了在这份优秀的背后,是人家父母十几年的付出。
梓清妈妈说得很简单,其实要做到上述四点,并不容易。尤其是坚持下来,更不容易。
我想,是时候停止抱怨了,多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多思考、总结,育儿先育己,行动起来,事情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前进吧。
与我的朋友们共勉。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