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生活,慢下来
——读《精进》有感
李洋
采铜的《精进》这本书,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分享了实用的方法与理念,助力读者提升自我、实现高效成长与精进发展。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我们往往以为“快”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最后却发现,过于追求速度反而让我们陷入更大的困境。
持续地快,可能让我们感到压迫感。书中引用了哈佛大学的李欧梵教授在《人文六讲》中的一段话:“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应该有快有慢,而不是一味地和时间竞赛。什么叫有快有慢?用音乐的说法就是节奏。如果一首交响曲从头至尾快到底,听后一定喘不过气来,急躁万分。所以一般交响曲都有慢板乐章,而且每个乐章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日常生活上的节奏和韵律也应该如此。”我们常常忙于追赶时间,却忽略了生活的质量。所以,不妨让自己慢下来,静静地听自己内心的节奏,才能让生活越来越松弛。
持续地快,可能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失控。书中提到,我们往往会低估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这种低估逼迫我们快马加鞭,去完成一个个原本在既定期限内难以完成的任务,一旦无法完成,我们又会陷入自责之中,而这种自责本身也是耗费时间的。于是,我们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事情永远做不完,最终身心俱疲。事实上,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时间,去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能让事情进展更加从容,也能让我们保持内心的专注与松弛。
持续地快,可能让我们的工作质量降低。采铜提到,如果他持续三天高强度地工作,就需要放松一天来调整,否则他的文字质量就会显著下降。而经过一两天的放空,再次提笔时,灵感和思路反而会自然涌现。所以,持续的紧绷状态,不仅无益,反而会适得其反。日常工作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去精细化每一项任务,比一味追求速度更重要。“快”并不等于高效,真正的高效源自深度思考与反复推敲。因此,我们需要在快与慢之间寻找平衡,才能让生活变得更有质量。
《精进》这本书给人的最大启迪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时间与速度,接受适度的“慢”,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最终带来的是工作与生活的质量提升,以及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