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杨柳 作
张婷婷
某公办中学除周一晚自习预留时间让学生写作业外,其余四天都是讲课、考试,孩子回家后还要写作业……本学期以来,为缓解学生作业负担,湖北武汉、广东佛山等地中小学纷纷推出作业“熔断”机制,引发学生和家长的热议。
作业“熔断”到底是减负良策还是焦虑催化剂?
个人认为,作业减负绝非易事,只有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才能解决问题。比起作业“熔断”,更应该追问的是孩子为什么晚间还在做作业。学校有没有给学生布置超量功课、超纲练习,家长有没有给孩子增加课外作业,以及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如果是超量作业,那么教育主管部门就应该引导老师更新教育理念、尽量布置少而精的作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倘若是孩子磨蹭的问题,那就要趁机好好治一治“拖延症”,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如果是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那就要改进学习方法。
其实,控制作业时间,这些都只是局部减负,而非整体减负。要给学生整体减负,就不能用片面的学业成绩考核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就必须破除“唯分数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真正受益。
开学初,全市教育工作会发布了2025年宜昌教育十五个专项行动,其中“学生身心健康促进行动”明确提出:指导各地各学校持续优化作业设计,设立“无作业日”。3月21日,伍家岗区教育局发布减负五项行动,推出沙漏计划、AI错诊等新举措。目前,城区各学校也正在实施减负微改革,包括精准分层布置作业、七八年级每天无政史地生书面家庭作业等,也期待这些新措施能真正为孩子减负。
教育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起分数,我们更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放下执念,潜心笃行,才能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