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米,这个在健康饮食界备受推崇的“黑珍珠”,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低升糖指数,成为许多人的餐桌新宠。然而,最近却有声音说,黑米并非人人适宜,甚至可能成为某些人的健康“绊脚石”。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黑米到底能不能随便吃?哪些人需要格外注意?
许大妈的“好心办坏事”
“老头子,你看我买了什么?我买了一大袋黑米,你以后要多吃黑米。”一大早,许大妈就兴冲冲地从菜市场回来,手里提着满满一袋黑米。她听说黑米不仅营养丰富,还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于是赶紧买了一大袋,准备给患有糖尿病的老伴张大爷改善饮食。
张大爷的血糖一直不太稳定,许大妈一直为此发愁。听说黑米对血糖控制有好处,她觉得找到了“救命稻草”。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她每天都精心煮黑米饭给张大爷吃。然而,没过两天,张大爷却出现了腹痛、腹胀、恶心等不适症状,甚至差点进了医院。
医生了解情况后,告诉许大妈,张大爷的胃肠功能不太好,而黑米比较难消化,不适合他吃。许大妈这才意识到,原来黑米并非万能的“健康食品”,它也有自己的“禁忌人群”。
黑米的“双刃剑”效应
黑米的营养价值确实不容小觑。它就像一个“营养宝库”,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每100克黑米的能量为341千卡,蛋白质9.4克,脂肪2.5克,碳水化合物72.2克,膳食纤维3.9克,钙12毫克,钾256毫克,磷356毫克,镁147毫克,铁1.6毫克,锌3.8毫克,锰1.72毫克,铜0.15毫克,维生素B1 0.33毫克,维生素B2 0.13毫克、维生素E 0.22毫克,烟酸7.9毫克,同时还含有较高的花青素以及黄酮、生物碱、甾醇、强心甙、皂甙等生物活性物质。
与普通大米相比,黑米的B族维生素是普通大米的4倍,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比普通大米高1~3倍,膳食纤维比普通大米高7倍,升糖指数却比普通大米低。可以说,黑米的营养价值比普通大米高得多。
然而,黑米虽然营养丰富,却并不适合所有人。它的“双刃剑”效应,就像一把锋利的剑,既能带来健康,也可能带来麻烦。
4类人需要对黑米“嘴下留情”
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
黑米属于粗粮,米粒外部有一层坚韧的种皮包裹,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比较难煮烂,也难以消化。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比如脾胃虚弱的小孩、老年人等,黑米就像一块“难啃的骨头”,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引发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不适症状。
体质虚寒的人群
在中医理论中,黑米性寒,味甘。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黑米就像一盆“冷水”,可能会加重他们的不适症状。比如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膝关节酸痛,或者女性宫寒痛经等情况,都不适合多吃黑米。
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的人群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患者体内铜代谢异常,无法及时将铜从胆汁中排泄出来,导致铜在体内沉积,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黑米中铜元素含量较高,比普通大米高1~3倍。因此,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的人群,食用黑米可能会加重铜代谢障碍,不利于病情控制。
服用四环素类药物的人群
四环素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等疾病。然而,黑米中富含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会与四环素类药物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物疗效。因此,正在服用四环素类药物的人群,最好避免食用黑米。
吃黑米,也要讲究方法
黑米虽然营养丰富,但也不能盲目食用。即使是正常人,每天建议的食用量也应控制在50~100克。同时,可以将黑米与大枣、淮山、莲子、核桃等食材搭配煮粥,这样不仅口感更好,营养价值也会更高。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