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
教育动态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推动新时代区域劳动教育发展见行见效
本报讯(记者 朱晨晖 通讯员 赵素华 牛帆)宣化科技职业学院自2013年与张家口市教育局共建张家口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来,聚力探索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践,以劳动教育的“宣科范式”助推了张家口地区各学校劳动教育持续深入开展。
确立“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在“一体设计、五化赋能、链式共生”的理念指导下,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与张家口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协同发力,联合政府部门、大中小学及企业、社区、家庭等劳动教育主体,组建覆盖劳动全领域、汇集全场景教育者的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构建了“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协同育人机制,以厘清各学段劳动教育特点和任务、研究制定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实施“以劳育人”。
建设劳动教育教学体系。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基于“教育手段课程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资源本土化、教学场域开放化”五化赋能的教育理念,建设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五课联动、五课堂支撑”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五课”即将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劳动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进行课程化改造,赋予其“课程”的职能,开发了“专题必修课、项目实践课、岗位实践课、研学实践课、五育融合课”五课联动的课程体系;基于区域典型劳动联合基地、企业、各中小学围绕“生存、生活、生长”主题开发劳动项目矩阵,形成劳动项目“蓄水池”,共同开发《大学生劳动教育》《收纳艺术》《蔬果种植》《花卉养护》《烘焙》《食物营养与搭配》《校园环境创设》等系列线上课程供不同学段学生选修,其中突出地方非遗技艺的《蔚县剪纸》《程氏面塑》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面向大学生开发的《大学生劳动教育》于2023被认定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依托区域产业特色开发的银色崇礼、绿色张北、红色兵工、金色蔚州四条“劳动巴士”研学路线惠及大中小学生。配合五课联动课程体系的实施,基于教学场域真环境、教学情境真项目、教学任务真劳动的理念,汇聚各方资源,积极构建以专业实训室、校企实训基地和示范性劳动实践基地为主阵地的学校课堂,开设以“衣、食、住、礼、艺”五大门类在线开放课程为主的空中课堂,打造以家庭课堂、社区课堂、企业课堂为主的实践场所,并推进“五课堂”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了“全教育链”“全劳动链”闭环。
构建项目化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基于典型劳动开发真实劳动项目,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和习惯设计于项目过程中,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领域中提取典型劳动构建可教、可学、可测的劳动项目,组成“学习情境+劳动项目”,解决了“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的难点、堵点、痛点,探索了“一主线、双轨道、三阶段、五课堂、六环节”的劳动教育项目化教学模式。以“育劳动精神塑强技匠心筑中国梦想”为一条教学主线,劳动教育、课程思政双轨并行,实施“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五课堂”真实劳动环境和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为支撑,设计“感、论、示、展、评、优”六个教学环节,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劳动知识、技能、方法,做劳动任务,用劳动成果,悟劳动精神,达到“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劳育目标。
构建“多元三度五维”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构建多元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学生劳动素养标准,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借助“到梦空间”、学习通平台,构建起教师、学生、平台、企业导师等为多元评价主体,以劳动观念、知识与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精神为五维评价指标,重视温度、深度、宽度的“多元三度五维”的评价体系,并关注个体差异,一生一码、一生一册,实现“评价综合化”。
建立“1+X”组合式劳动教育师资培养路径。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以劳动教育教研室、示范性实践基地教师团队为基础,协同指导各专业教师广泛开展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改革,建立“1+X”组合式劳动教育师资培养路径。“1”是配备1名专职教师,担任教学设计、组织、评价的全过程工作,“X”是指持续培育各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劳育的能力,在不同教学模块或不同教学场域,并引入生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等企业教师或技术能手,多师同堂、合作共教,形成基于模块教学分工协作的组合式教学团队,建设优质、高效、学科齐全、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经过12年建设,宣化科技职业学院被评为河北省首批劳动教育试点院校、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校;建成《大学生劳动教育》《茶文化与茶艺表演》2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被全国400多所高校的学生选用;正式出版教材《大学生劳动教育》,累计发行10000余册,教材和资源包被省内外7所高职院校使用;培养了一支劳动教育名师,团队作品《大学生生产劳动与职业发展》在2022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携手张家口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连续承办两届劳动教育师资国培项目,培训来自全省各地市的中小学教师600余人次,此外承办三届张家口市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和两届河北省中小学劳动技能竞赛;推行4年劳动教育“博约课程”进社区,服务群众,10余年面向全市100余所中小学开展救护、剪纸、泥塑、大地课堂、职业体验等项目学习,有效推动了张家口市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